老人在家按一鍵呼叫,浦東這個平臺立即響應,很快就有人來敲門了
來源:上觀2021.11.10
位于浦東大道的春馨養老院,為浦東新區上百名老人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然而這樣一家養老機構的自身運轉,同樣離不開水電、消防等各個環節的動態安全服務。
“自從我們養老院接入浦東新區智慧養老監管平臺,院內的電氣設備等發生故障,我的手機就是第一個‘知情者’。平臺第一時間推送來的安全信息,讓我們院方和老人都感到安心。”院長陳春良說。
這是浦東在養老領域,探索將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三大治理統籌推進、有機銜接的一個微觀案例。去年11月,中央對浦東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浦東圍繞這一要求不斷深化、創新,2021年11月1日,首部浦東新區管理措施《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率先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的決定》正式開始實施。
該《決定》實施后,浦東以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將養老、招商、城管等多領域可能涉及到的經濟、社會、城市治理功能逐步歸集到同個平臺上,為超大城市人機交互下更高水平的治理,提供了“引領區”樣板。
一張產業地圖,也是企業發展“說明書”
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過去常被視作是經濟部門的主業。不過在招商和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浦東已經發現,企業關心的許多問題,同樣涉及城市治理和社會治理范疇。
“比如一家企業落戶浦東,企業負責人前期可能關心的是廠房的位置,發展的空間。但企業一旦運作起來,隨之而來的環保問題、安全問題等,就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如果再考慮到人才的招聘、安居等問題,那就需要所在地的街鎮等社會治理單位提供相應支持了。”浦東新區科經委總經濟師夏玉忠表示,營商服務是個復合型的工作,要想真正滿足企業群眾的訴求,三方治理密不可分,很難切割清楚。
今年以來,浦東新區“產業地圖”正式上線,將三方治理領域數據打通,讓企業在浦東發展更加方便。
夏玉忠介紹,“產業地圖”的背后,實際上是海量的區域產業數據集成。“我們根據對區內所有企業的數據歸集、發現和評估,梳理出了浦東30年來產業變遷的情況,摸清產業現狀及產業發展趨勢,下一步就可以從產出、效益、環境、能耗四個維度智能診斷引導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政府部門對產業、企業更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提供參考。”
和黃醫藥是坐落在浦東的一家創新藥企,資深副總崔昳昤告訴記者,自從“產業地圖”平臺上線后,企業至少得到了三方面的實惠:“一來,我們的產業化步驟更清晰了。企業擴大生產,買地應該買在哪里,操作流程是怎樣的,申報進展到了哪些環節,通過注冊登錄這個平臺一目了然。以前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耗費人力的,即使是我們有經驗的經辦人員,也常常兩眼一抹黑;二來,政策的匹配更高效了。因為平臺實時收集了我們企業的發展數據,不管我們進展到臨床階段,還是生產階段,平臺都會預先提示我們接下去有哪些匹配的政策可以申請。”
令企業感到最受用的,是“產業地圖”將不同產業類別的產業鏈供需關系進行了詳細梳理。“在我們工廠的周圍有哪些上下游企業可以與我們合作的,有哪些科研院所可以為我所用的,一目了然。”崔昳昤形容這張“產業地圖”,就是企業發展的一本“說明書”。
服務與監管同頻,大城治理更高效
開篇提及的浦東新區智慧養老監管平臺,是《決定》指導下,啟動應用的又一個三種治理融合項目。
浦東新區民政局計財中心副主任李劍峰介紹,這個平臺一改過去“服務歸服務、監管歸監管”的制度安排,將服務與監管放在一張網下。
平臺大屏幕,左側展示的是區內現有的養老機構數據,包括它們的用地情況、消防等安全情況,以及市民投訴情況等等。中部顯示動態的數據及閉環處置情況。右側欄重點歸集了區內112項養老服務項目的實施效能。
目前,通過智能大數據可以分析傳送床位入住、護理員配比、消防維保、食品證照、基本入住率等情況。“例如一家養老院的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我們的平臺便會報警,第一時間把數據傳輸到養老院負責人的手機端,便于第一時間整改。”
而到了普通市民層面,這個智慧養老監管平臺則瞬間“變身”,成為一個即時服務的平臺。采訪期間,平臺的處置事項突然閃爍起來,原來是有一個老人按下了“緊急呼叫鍵”。李劍峰說,目前全區有1萬多獨居、純老等特殊老年群體,全覆蓋了緊急呼叫設備。“如遇突發情況,只需要按下緊急呼叫鍵,后臺就可以立即響應,派出第三方服務人員上門。”
此外,數字化手段也開始在街面秩序管理場景應用,目前已經實現了商戶監管要素的實時更新,得以對沿街商戶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細治理。
記者注意到,《決定》還明確,將注重風險防范和效能評價。加快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高風險行業、領域或者區域物聯感知設施建設,對高風險行業市場主體加強引導,共同防范和化解行業風險。科學設置效能評價指標,將效能評價指標嵌入業務流程各個環節,探索效能評價結果應用。
下一步,浦東新區將全力以赴貫徹落實《決定》,以建設全領域、全要素、全閉環的智慧治理平臺和實戰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的治理應用場景為主要抓手,把著力解決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同向發力,進一步提升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