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梁祝”別樣演繹,大型當代雜技舞劇《化·蝶》開啟全球巡演
來源:新華網2021.11.15
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電(沈梅)11月12日晚,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攜雜技舞劇《化·蝶》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開啟全球巡演首站——上海站的演出。
????梁山伯與祝英臺忠貞不渝的愛戀傳說對于中國觀眾來講并不陌生。 “梁祝”的故事不斷以各種形式亮相,其中不僅有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也有地方戲曲、流行歌曲、影視劇等各種藝術門類和相關作品。
《化?蝶》如何改編經典?雜技藝術如何與真正的戲劇藝術、舞蹈藝術相融合?這些都成為《化·蝶》創排的難題。《化?蝶》總導演趙明認為:“《化·蝶》要做的并非只是簡單講述‘梁祝’這個家喻戶曉的中國故事,而是著眼于蝶的蛻變,借這一“生”的歷程來頌揚生命不息的永恒力量,賦予雜技劇更具浪漫想象力的空間和更為深刻的內涵。”
《化·蝶》的主演吳正丹和魏葆華,帶著二人首創的絕技“肩上芭蕾”融入雜技劇的編排,將舞蹈技巧和敘事表演融入在雜技中,賦予肢體更多的美及戲劇意義。在此次首演的舞臺上,贏得了上海觀眾的喝彩和歡呼。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藝大世界 藝聚大上海”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季的重磅劇目,《化·蝶》于11月13日結束在上海的首輪演出后就將開啟巡演之路,2022年1月將“飛”回上海,在上海大劇院開啟新一輪演出活動,隨后將通過巡演戰略合作方保利院線到全國各地進行大范圍的巡演。
15年前,由導演趙明創作、吳正丹、魏葆華演繹的中國第一部雜技劇《天鵝湖》來到上海,與廣大舞臺藝術愛好者見面。當年,這部作品在上海大劇院第一次連演22場,成為“東方天鵝”展示起飛的起點,也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雜技藝術與高雅芭蕾結合的獨特魅力。導演趙明和兩位主演一致表示,上海是“肩上芭蕾的福地和幸運之地”,是見證藝術成就更上一層的“老朋友”。作為《化·蝶》全球首演的第一站,上海這片文化的沃土,這座文化的碼頭,也將會是這部作品與世界交流的窗口。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