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汽車產業實現“歷史性突破”后,又落地一龍頭企業
來源:上觀新聞2022.3.4

近日,總投資37億的華勤技術“汽車電子臨港研發總部”和“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落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項目將主要聚焦汽車電子及消費電子領域,打造硬件產品研發、軟件服務及“燈塔自動化工廠”高端制造的三位一體綜合服務。
有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評論:“新片區整條汽車產業鏈都齊了!”這是臨港新片區第一個汽車電子領域的集研發、制造、貿易、供應鏈為一體的總部項目,還將吸引產業上游核心供應商共同落戶,加速臨港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化發展。
引入龍頭填補產業鏈空白
據介紹,華勤技術是全球領先的智能硬件平臺型企業,其汽車電子業務聚焦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車控四方面業務模塊,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網聯化”和“智能化”的定制化軟硬件解決方案。臨港項目合計投資37億元,總占地232畝,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將于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預計2030年可實現年營收超140億,吸引帶動汽車電子相關人才就業近5000人,其中包含研發設計人員、高端智能制造人才。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臨港新片區汽車產業實現了“三個歷史性突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聚態勢已經形成:產值規模1794億元,成為首個突破千億的前沿產業;整車產量首次突破75萬輛,占全市四分之一;智能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首次突破100家,涵蓋了研發、制造、貿易、檢測等全產業鏈。
未來,華勤臨港項目將引領新片區重點圍繞汽車電子產業,大力發展底盤電子、座艙電子、駕控電子、網聯電子、車身電子五大領域。另一方面,華勤臨港項目還是汽車電子領域實現“張江-臨港雙區聯動”的第一個成功典范。
記者了解到,華勤技術孵化壯大于張江,轉型于臨港,此次簽約將有利于華勤技術進一步加強與下游汽車龍頭客戶的業務聯系,提升在汽車領域的業務滲透;同時吸引產業上游核心供應商共同落戶臨港,形成虹吸效應,助力臨港新片區智能汽車電子產業快速集聚,加速規模化發展勢頭。
今年實現“下一個千億”
汽車產業突破千億后,臨港新片區今年目標在高端裝備產業方面也突破千億總量;同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要實現翻番,努力打造產業發展的新高度。
政策優勢是新片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抓手。早期推出“1+4”產業支持政策后,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不斷滾動更新政策,迭代了多個版本,始終緊貼市場主體的需求。
抓牢產業龍頭的虹吸效應同樣重要。事實上,臨港新片區汽車產業的騰飛,正是憑借特斯拉、上汽等整車廠的影響力。作為整條產業鏈的終端,它們甚至無須政策引導或招商傾斜,就能天然地吸引上游企業集聚。這一思路在其他領域同樣適用:年初開工的中芯國際臨港基地項目落地后,將以制造為核心,幫助區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縱向融合,帶動設計、設備、材料、封測形成產業鏈集聚;還有利于與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新片區重點產業橫向融合,加強相關領域的本土化協同生產能力。
更多資訊
-
上海第二條東西向交通大動脈主線隧道貫通明年通車,穿越核心區為何歷時8年余2023.7.26
隨著直徑15米超大盾構“建功號”25日緩緩進洞,北橫通道東段隧道段全面貫通。“這意味著整個北橫通道新建工程主線隧道正式貫通,為明年通車奠定了基礎。”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董事長、北橫通道工程現場指揮部指… 查看詳情 >
-
市人大執法檢查: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十年,下一步爭取更多改革創新舉措落地2023.7.25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是全國首部關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地方性法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條例》是臨港新片區第一部綜合性法規。今年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十周年,為深化集成性改革和… 查看詳情 >
-
美人魚街迎來猛犸,奉賢新城今夏演繹時尚國潮風2023.7.21
這個夏天,地處奉賢區南方國際廣場總長400余米的海派特色步行街區——美人魚街將首次實現“超長待機”,從每天下午4時到晚上10時,持續為市民游客驚喜“上新”……7月20日晚上,“2023猛犸夜巷”在這里… 查看詳情 >
-
先有行道樹還是先有城市家具?日益激化的“樹牌矛盾”這樣標本兼治2023.7.20
近期,宛平路靠近肇嘉浜路的馬路上悄然發生著變化。在綠化市容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的協作下,行道樹多余的側枝被修剪,之前被行道樹遮擋的指示牌從道路右側移到道路中間,終于“重見天日”。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