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最新新聞 > 正文

上海這個館入選全國示范點,累計志愿者上千人,年輕人為何都爭著去當講解員?

來源:上觀新聞2022.3.7

上海楊浦區荊州路151號,電影《風云兒女》拍攝地,如今變成國歌展示館,每天迎來送往無數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和參觀團體。昨天,一場“學習雷鋒精神”專題收藏展在這里拉開帷幕。

每年的“3·5學雷鋒日”到來之際,國歌展示館都會舉辦主題多樣的學雷鋒活動。在日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名單中,上海的國歌展示館作為全國首家以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入選。


開門辦館,凝聚資源推動公益辦展

收藏展中的多件藏品均為上海地區首次展出,在展廳中央,一個沉浸式觀展區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觀看。屏幕上播放著雷鋒同志發言的原聲報告,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眾近距離聆聽了那個時代的雷鋒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

“因為雷鋒是湖南人,普通話略帶一點地方口音。為了方便觀眾理解,湖南雷鋒紀念館就幫我們配上了字幕。”國歌展示館館長楊春霞說。

這并非國歌展示館與湖南雷鋒紀念館的第一次合作。早在去年10月,同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兩個場館就簽訂了友好共建協議,共同推進“紅色基因庫”建設,打造志愿服務平臺。楊春霞說,國歌展示館一直堅持“開門辦館”的宗旨,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凝聚多方館藏和教育資源。

“學習雷鋒精神”專題收藏展現場。

自開館以來,國歌展示館先后與復旦大學等高校,以及湖南雷鋒紀念館、云南的聶耳紀念館、安徽的渡江戰役紀念館等全國有代表性的紅色場館進行互動,把它們的資源引入館內。結合學雷鋒日和志愿者日,國歌展示館每年都會策劃開展線上線下主題活動,自開館至今已舉辦學雷鋒相關的文獻收藏展50余場。這些展覽都是純公益性質,免費向觀眾開放。

在展覽以外,國歌展示館的藏品也是通過多方資源整合而來。館內就有200多件常設的藏品是來自民間的雷鋒藏品收藏家房冠龍老先生的捐贈。這些收藏品都非常寶貴,價值很高,捐贈本身也是一種雷鋒精神的體現。

房冠龍老先生和他捐贈的藏品。

“如果市民每次來到國歌展示館看到都是同樣的東西,他們就不會再來了。”楊春霞說,“開門辦館”的模式不僅凝聚了全國優秀場館的藏品資源、高校的專家資源,也通過這種共建共享的方式培育出了一支優秀的志愿者團隊。


志愿隊伍,小小講解員傳承雷鋒精神

國歌展示館有一支名為“國歌之星”的志愿服務隊,累計志愿者人數達到1000人。而最初組建這支隊伍的想法,源于一個高中生的改變。

2010年,一所與國歌展示館共建的中學組織學生來場館參觀,當時楊春霞認識了一位上高二的學生。“聽說他學習成績不好,讓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頭疼,我就向他提議,不如來國歌展示館做志愿者。他答應了。”于是,這個孩子成了國歌展示館的小講解員。

每天,專業講解員帶著他一起接待觀眾,楊春霞發現他的表達能力很好,有講解員的天賦。而他也在朝夕相處中慢慢敞開心扉,與帶教講解員姐姐傾訴內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他找回了自信,學習也開始有了動力。一年后,這個學生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直到高考結束后,他還一直來館里做志愿服務。

“這件事給了我們啟發,國歌展示館可以成為年輕人做志愿服務的平臺,讓他們在當志愿者過程中收獲成長。”同時,志愿團隊也可以給國歌展示館提供力量支撐,傳播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

志愿者在進行講解服務。

每天面對大量觀眾,服務和講解6個小時以上,對志愿者來說并非易事。國歌展示館根據每個志愿者的特長,安排了不同崗位。在普陀上小學的沈思羽今年五年級,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經常擔任小小講解員。一年多以來,每到周六她都會風雨無阻地準時到崗。

如今,“國歌之星”隊伍里有1000多名志愿者,他們來自上海各中小學,以及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他們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后上崗,平均每人服務時長達20學時。


送課上門,奔走在上海講述國歌故事

劉冉是國歌展示館的一名講解員,平時除了完成日常講解任務以外,她還經常奔走在上海各區的學校、社區、單位,義務擔任宣講人,講述國歌背后的故事。每次走進校園,劉冉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調整自己的講解內容和上課方法,寓教于樂,讓孩子們自己參與到紅色足跡的尋訪當中。

“國歌故事進課堂”,是國歌展示館堅持了十多年的國家級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每一位講解員都有自己的題目,有的關于抗戰歷史,有的講述聶耳的故事,有的關于國歌立法。每位主講人還按照聽眾的特點,分成小學生版、中學生版、大學生版和成人黨課版。

不同的題目對應不同講解員,形成一份“菜單”,讓有需求的單位來“點菜”,再由講解員送課上門。宣講本身不收取任何費用,講解員都是利用休息時間,在下班以后或者雙休日上門。有好幾次,講解員背著電腦從楊浦到松江大學城講課,來回路上就花了4個小時。但即便辛苦,卻從沒有人喊過累。

國歌展示館宣講員在對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

目前,“國歌故事進課堂”項目還通過網絡,把課堂推送至云南、四川等20多個省市中小學,受益人次逾30萬。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等。“獲得榮譽是其次,我們都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劉冉說。

做有意義的事情就不會覺得累。“其實雷鋒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它融化在每一次志愿服務、每一次宣講、每一場公益展覽中,體現在365天的點滴服務里。”楊春霞說,“國歌展示館一直致力于培養一支有情懷的隊伍。在楊浦區文旅局的引領和支持下,國歌展示館將把雷鋒精神和國歌精神融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實踐中,努力打造成上海的‘紅色名片’。”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