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區街角檔案館,郊區的湖泊岸線……為什么它們能成為人們眼中的最美項目
來源:上觀新聞2022.6.17
什么才是最美建筑?它不一定磅礴壯觀,也不一定流光溢彩。近日,經過來自企業、高校的多位專家超300分鐘專業評審,以及大眾網絡投票,11個由國內頭部建筑設計單位華建集團打造的項目脫穎而出。其中,7個上海項目有新建場館,更不乏公園綠地、生態修復岸線……為何它們能成為人們眼中的“最美項目”?
兼顧空間之美與公共性
坐落在靜安平型關路和靈石路的靜安區檔案館新館“小而美”,外觀簡潔利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它不僅僅是一座檔案館,而且被設計師們稱為“城市景窗”。臨近街轉角的建筑外墻是透明的,身處室內的人們透過玻璃幕墻賞景,和城市產生連接。
“我們在極其緊張的用地條件下,打造了這處復合型城市公共機構,除了檔案館,還要為大寧街道提供社區活動中心。”項目設計師告訴記者,室內還包含了劇場、閱覽室、書畫教室和活動教室等各種多功能用房。
在專家們看來,最美建筑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和創意上,還要具備優秀的創作理念、影響力。還有兩處公共文化建筑也入選“最美項目”,它們分別是上海圖書館東館和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都兼顧了空間之美、功能性和公共性。
作為全國最大單體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東館成了城市全新文化地標,是許多人口中“最不像圖書館的圖書館”。它呈倒梯形向下收縮,具有現代雕塑感,外墻由透明和乳白色玻璃構成,周身有樹林簇擁,如同一顆落入林間的“玉石”。
在館內頂層的開放空間,只需透過落地窗,世紀公園的蔥郁景色便盡收眼底。室內空間是現代藝術風格,錯層貫通的采光中庭使用全環繞木色格柵,原木色為主色調,白、淡灰、黑點綴其間,給人以清透溫和的感覺。上圖東館地上有7層,地下有2層,不同樓層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布局設計。如一樓配備少兒區和為殘障人士服務的無障礙閱讀區,二樓是為報刊閱讀區和為年長人群設計的樂齡閱讀區,地下還有報告廳、直播空間等。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傍水而建,是圍繞著水岸線勾勒出的環形建筑,建筑設計靈感源自莫奈名作《橋》。人們在室內閱讀的同時,可以感受室外的水與綠意。新館四層,分別服務于幼兒、小學及中學年齡段的小讀者。層與層之間運用各異的樓梯實現過渡,孩子們拾級而上,自然地到達每一個樓面直至屋頂,猶如一種成長的過程。
用設計傳承文脈煥新生
兩個“最美項目”展現了上海城市建設的方向,當城市空間接近飽和,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資產成為新趨勢。
在北外灘貫通和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中,浦江揚子江碼頭段正式對外開放,由三棟會議樓組成的“世界會客廳”憑借獨特風貌,引起了許多游人拍照打卡。和傳統會議廳的現代風格不同,“世界會客廳”有著紅青相間的清水磚墻,顯得古樸厚重,其中兩棟會議樓是由百年倉庫改造而來。
北外灘在歷史上匯聚紗廠和碼頭,留下許多珍貴建筑遺產。兩座碼頭倉庫是在本輪修繕中被重新發現,屬于“意外之喜”。經過各方專家評估,倉庫被保留下來,根據大型公共文化與會議活動中心的使用需求,進行修復性改造。
如今漫步北外灘,游人們不再只是眺望對岸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抑或是遠遠感受外灘萬國建筑群的海派風光,以“世界會客廳”為核心的北外灘揚子江碼頭,正呈現歷史建筑與城市天際線新舊交織的獨特風貌,延續這座城市的文化與記憶。
相比百年倉庫,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年輕”許多,卻是城市發展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環。作為中國第一座以城市規劃為主題的展覽性建筑,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已經運營20多年,一直是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必打卡的文化空間,很多國外游客通過它建立起對上海的初印象。
在此次改造更新中,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進行“大換血”,從建筑到布展全方位展現城市發展中的新變化。項目設計師介紹,本輪改造除了調整建筑功能布局,還增加了展陳布展面積,在科技上進行創新提升。從外觀上看,展館維持了原有的白色風貌,但是材質上卻有所提升。
營造有人氣的都市綠色空間
打造“生態之都”,上海正不斷增添綠色空間。在人們眼中,什么是最美綠意?從入選的元蕩堤防達標和岸線生態修復(二期)工程、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園兩個項目可以發現,相比可觀可賞的造景,能夠親近、有文化底蘊的綠色空間更能打動人心。
無論是身在與江蘇交界處的青浦元蕩湖岸線,還是地處黃金地段的世博文化公園,無一不成為網紅打卡點。
元蕩湖岸線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總長3.1公里,腹地寬度為80到200米。項目設計師介紹,整個岸線工程涉及改建和貫通,水生態修復可達30.5萬平方米。在保持現狀肌理的基礎上,“退漁還濕”,對魚塘進行生態化改造,水下地形重塑,從而構建湖、灣、池、濕地、河等各種水體形態和凈化網絡。沿湖還增加了一條慢行道路,供市民濱水游憩。同時,結合金澤古鎮的“橋鄉文化”,新建了3座景觀橋梁,還對一座進行改造,增加了復古元素。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占地2平方公里,是市中心規模最大的城市公園。2021年底開園的北園占地85公頃,除了增添江南園林“申園”,對世博會保留的四大場館進行改造利用,設計師還針對園區環境,打造出綠色循環的活水系統,并對建設渣土進行回收再利用,將種植土壤全面換填,極大地改善了植物的種植環境。
除了造景,公園還挖掘并展示了原址的歷史底蘊。在400米長的時光印記大道,可以觸摸到浦東濱江岸線從鋼鐵工業時期開始發展,并逐步變遷的脈絡。一處藝術裝置展現的是一棵從上鋼三廠舊煉鋼爐里“生長”而出的不銹鋼幼苗,象征上海是一座在工業文明基礎上重獲新生的現代城市。
更多資訊
-
新片區最具特色的產業功能名片!海洋創新園做好“海洋+智能制造”這篇大文章2023.8.18
"到2025年,入駐海洋創新園實體企業將超過300家,上市企業不少于3家。”海洋創新園開發運營主體、港城集團直屬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嘉麟向記者表示。 作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 查看詳情 >
-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寶山藥谷”一期竣工,二期有望年內開工2023.8.18
記者從寶山區了解到,國盛產投·寶山藥谷一期日前順利竣工,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二期項目有望于年內開工,聚焦適配基因與細胞治療、高端醫療器械、診斷試劑、抗體、疫苗、高端制劑類生產,屆時將與一期在功能… 查看詳情 >
-
年輕人跨越大半個城市來打卡,萬象城撐起“西上海一片天”?2023.8.18
“來打卡上海首店啦!很多朋友說,這家‘西班牙海鮮飯’特別好吃,今天專門從浦東趕過來,排隊一小時……” “這里潮牌很多,比如TREK閔行首店,一輛自行車賣六七萬元,那里經常可以看到人們開著豪車來買自行車… 查看詳情 >
-
金色中環又添商辦綜合體,TOP芯聯項目要來了2023.8.17
8月16日上午,浦東建設正式發布TOP芯聯項目。作為浦東建設首發的商辦綜合體項目,TOP芯聯集智能辦公、商務休閑及生活體驗于一體,將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TOP芯聯位于浦東成山路718弄,…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