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土地空間零增長,企業稅收翻一番,只因項目一直在升級

2022.7.12

【小編說】

最近,本市出臺加快南北地區(寶山區、金山區)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南北兩座“山”加快轉型煥新的速度。其中,特別提出要以產業轉型為核心,構建高端現代產業體系,打破原有的結構性桎梏,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特色化轉型。

實際上,這幾年,不管是在“南”金山,還是在“北”寶山,這樣的產業轉型探索已經開始,一些企業項目、產業集群正在發生“綠色升級”、“美麗嬗變”。最近,記者分別走進上海的南北地區,記錄產業鏈上的一個個轉型故事。


在南上海的金山區,巴斯夫護理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已經落戶12年。最近,該公司正在上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UVA新產品線項目,今后將供應一種防護紫外線的新型材料,預計產品會輻射整個亞太地區。

記者采訪發現,十多年來,這家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上馬一個個“升級”項目,如今產品已從最初的“按噸賣”發展到“按斤賣”,附加值不斷攀升。相比2015年,公司所用空間沒增一分,但稅收產出已經翻了一番。

變化的,還有巴斯夫的鄰居們。相比六七年前,其所在園區里的企業被清退了一半,但各主要經濟指標不降反增,新引進的項目大多值得稱道,不少是新材料領域的領先企業。

與此同時,“巴斯夫”們還發現,其身處的產業領域,之前叫“精細化工”,如今已有了新名字——“新材料”。而它們所在的園區,之前叫“金山第二工業區”,現在已整體變身為“碳谷綠灣”,其中80%以上已是新材料企業,這個地區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的趨勢初顯。

一個園區的“涅槃重生”,落在一家家具體的企業身上,就是一個個曲折生動的故事。

老項目“升級記”:產品從“按噸賣”變為“按斤賣、按克賣”

巴斯夫金山項目起步于2010年,是巴斯夫集團在亞洲重要的個人護理化學品和特性化學品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提升,新項目的上馬,基地的產品不斷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升級。

“一開始,公司生產的主要是日化洗護產品的化工新材料。”巴斯夫護理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培士告訴記者,簡單來說,最初的產品主要用作洗發水、沐浴露等的原材料,突出洗滌、去油污的性能,那時是大桶大桶地“按噸賣”,而如今,產品已經拓展到了護膚、防曬等應用領域,越來越高端、精細,不知不覺變成了“按斤賣、按克賣”。

據介紹,2017年,該公司投產了一套多用途生產裝置,產品從洗滌用品拓展到個人及家庭護理用品等領域,可以為面霜等護膚品生產提供新材料。而眼下,正在建設的UVA新產品線,進一步把產品用途拓展到了防曬領域,生產的是一種紫外線過濾產品組合,可為防曬霜生產提供新材料,項目設計產能為每年1500噸,可輻射整個亞太地區,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投產。

這種防曬新材料,是目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光穩定性UVA過濾劑之一,能有效過濾陽光中有害的UVA射線,可有效抵抗自由基和皮膚損傷。而且,這種新材料“低濃度、高效性”,只要添加一點點,就能起到明顯的防曬效果,可以滿足亞太地區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

持續升級,一方面是緊跟市場需求的開發,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地區環境整治和產業轉型的倒逼。因為,2015年,上海啟動金山地區三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金山二工區被納入整治范圍,“閉門謝客”好幾年,全力實施關停企業、深化治理、升級改造、能力建設等舉措,累計關停企業70多家,接近總數的一半。

在這個過程中,巴斯夫等存量優質企業也沒閑著,紛紛開展升級改造,提升自身環保能力,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

據透露,2015年以來,巴斯夫幾乎每年都有技改項目上馬,總投入達到了上億級別,內容包括設備升級、體系建設、數字化改造等。比如,該公司正在建設中的數字化安管平臺,今后可以讓工作人員戴上AI眼鏡,坐在辦公室里,就能實現身臨其境地“巡查”車間。

“在企業實施技改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業績曲線一直在往上走。” 上海碳谷綠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濟師董曉丹告訴記者,2015年之前,巴斯夫上海公司的產稅在三四千萬元,到了去年,該公司產稅已達到了六七千萬元,幾乎翻了一番,“在零增地的情況下,實現了大幅增效”。

而眼下,巴斯夫還努力朝著更高的“綠色化”目標攀登。據介紹,在邁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巴斯夫集團已提出,到 2030 年,要將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 25%,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下一步,金山基地將加大投入,采取多項措施,助力實現這一綠色目標。

新項目“變形記”:吃的是“空氣”,吐出來的是“高端新材料”

庫貝化學(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材料領域的新興企業。2017年,其實驗室項目落戶金山“碳谷綠灣”,今年初,公司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我們研發生產的,是一種從空氣中提煉合成的新材料,屬于第三代樹脂。”公司CEO劉章友介紹說,它叫“聚硅氮烷樹脂”,簡稱PSN,是新材料里的基礎材料,也是一種助劑,可提高新材料的相關性能;相比第一代從自然界提取的樹脂、第二代從石油中提取合成的樹脂,它具有耐高溫、粘結力強、高阻燃性的優勢特點,可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交通運輸、新能源基建、半導體電路、家電等行業。

塑料、輪胎在火中一燒就沒了,這種新材料到底有多耐高溫?記者來到公司實驗室,只見那里正同時進行幾組對比實驗,將這一新材料分別置于80℃、200℃、600℃、1300℃的高溫環境中,持續幾小時或幾天,密切監測其是否變樣、是否出現性能改變等。“它最高可耐1800℃的高溫,最低可耐零下200℃的低溫。”劉章友如是說。

作為全球僅有的兩家PSN商業化生產企業之一,庫貝眼下雖然才剛進入量產階段,但去年已與上海石化攜手在北京冬奧會手持火炬“飛揚”外殼的研制中大放異彩,引起了各方關注。

北京冬奧會火炬(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火炬‘飛揚’,以氫氣為燃料,高于800℃,持續燃燒了16天。” 劉章友介紹說,這次火炬外殼采用的是碳纖維和高性能樹脂形成的復合材料,前者突出了輕、固、美等優勢,后者則將碳纖維固化成型,并發揮了耐高溫、耐燃燒、附著力強的特點,二者完美結合,在世界范圍內屬于首創。

因為性能突出,庫貝生產的樹脂新材料應用空間十分樂觀。據透露,該公司目前研制的產品有100多種,眼下主打6種,主要包括家電行業的耐高溫涂層、汽車和新能源行業需要的膠黏劑、應用于高鐵航天領域的復合材料等。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一個巨大的行業空間。

比如,在國內家電領域,一些品牌烤箱的耐高溫涂層,就全部來自庫貝公司,有了它,烤箱可以成功把最高溫從200℃提高到500℃,產品競爭力大大提升。而此前,國內家電行業一直無法進口耐高溫涂層,只能選擇在國內代加工生產,現在則可以把供應鏈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庫貝生產的耐高溫膠黏劑,具有超高耐熱性、環保阻燃、高粘結力的特性,可應用于航天航空、電子電路、環保、LED等領域。它具有耐腐蝕的特性,永久不變色,可應用于太陽能和光電玻璃表面。它還具有自清潔的特性,可用于防指紋的行業領域……

今年9月,庫貝的又一個主推項目將進入量產,產品是一種高分子環保型阻燃劑。相比傳統阻燃劑,它更加安全、環保,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據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被一些投資者“盯”上,希望加入進來一起做大這個產業。

記者采訪時,庫貝實驗室外的一張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化學符號、專業名詞等。原來,他們的團隊剛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大家一起研討了在氫能源行業里的可能應用方向。

“比如,儲罐的涂層、制氫的碳膜等,都會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劉章友坦言,通過持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科學強化戰略布局,庫貝希望能為國產高性能樹脂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正在快速崛起的世界級新材料基地

像庫貝這樣的新材料項目,正越來越多地向“碳谷綠灣”集聚。

今年6月16日,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金山巴陵新材料年產25萬噸熱塑性彈性體項目,在碳谷綠灣正式開工。該項目計劃投資32.7億元,今后其產品將替代進口,廣泛應用于工程塑料、電子消費產品、醫療耗材、5g通信光纜等領域。

所謂熱塑性彈性體,是介于橡膠與樹脂之間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雙重優點,被譽為“橡膠黃金”。這個新項目,是金山區與中石化集團聯動發展的又一次重大合作,也是金山加快落實“南北轉型”戰略要求,實現“化工向材料轉,材料向高端轉”的有力助推器。

而去年1月,總投資35億元的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也在附近開工建設。被譽為“黑黃金”的大絲束碳纖維,直徑只有頭發絲的1/50,強度是鋼的7倍至9倍,被稱為“新材料之王”。據透露,上海石化已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碳纖維大絲束產業化技術的企業,已擁有一批碳纖維復合材料新產品。

去年9月29日,臨港碳谷綠灣首發項目也啟動建設,產業定位以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為核心,以納米碳材料和氫能源新材料為代表,將形成包含技術研發、實驗中試、生產制造、服務配套為一體的高端產業綜合體,預計2023年底建成投產……

南上海的金山區,正在積極謀劃打造“世界級新材料中心”。

據介紹,這兩年,上海碳谷綠灣產業園正加強產業鏈招商,重點從新材料、碳纖維、電子化學品等產業上下游入手,增強園區在新材料產業方面的增鏈、補鏈、強鏈地位,并進一步加大外資項目儲備。同時,園區加快設立新材料產業基金,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發掘一批碳纖維復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新材料優質項目落戶。

“目前,園區的經濟增幅,都來自老項目的升級,未來,隨著大批新項目的投產,前景更加可期。”董曉丹介紹說,2015年,在整體轉型之前,園區總產值135.9億元,但到2021年,總產值達到328.21億元,翻了一番還多,稅收更從10.75億元增長到35.81億元,增加了2.5倍,“去年以來,園區引進新項目26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預計將在2025年迎來一個產出爆發期”。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