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信貸審批員來了!網商銀行發布“百靈”風控系統
來源:周到2022.7.19
當小微企業主想提升自身貸款額度時,可以把手里的合同、發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貨架照片等資產拍照上傳,百靈系統會嘗試識別這些材料,從中分析對方的經營實力,判斷一個更為合適的貸款額度。
網商銀行CTO高嵩說,雖然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是這項技術前景廣闊,我們期待它能像信貸領域的AlphaGo一樣,能讓小微信貸也變得可交流,可互動,有人情味。
試運行半年以來,有超過200萬用戶借此提升了信貸額度。
這也是網商銀行繼服務于農村金融的“大山雀系統”、服務于供應鏈金融的大雁系統后,又一次新的技術探索與創新。
依托百靈系統解決個性化問題
我們跑物流的,只有貨運單,很難拿到抵押貸款。之前網商銀行給了10萬多額度,如果遇到旺季,要租車,就有點不夠。
王師傅是貨運司機,運營著一家小型物流公司,上個月通過網商銀行上傳了貨車照片、道路運輸證、拉貨合同和發票后,便獲得了20萬額度。
網商銀行CRO孫曉冬表示,數字信貸在國內發展超過10年,解決了許多小微經營者貸款“有沒有”的問題,但是還未解決“夠不夠”的問題。調研顯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額度。
之所以不夠,是因為金融機構對小微商家的畫像刻畫還不完整。雖然識別出了征信、工商、稅務、移動支付流水、網絡經營行為等數據,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個性化資產沒有被數字化,無法被識別。
百靈系統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個性化問題,將小微商家的畫像刻畫得更為完整。
百靈系統可感知26種憑證
王師傅能夠通過拍幾張照片,證明自己的經營狀況,這背后需要AI信貸審批員有一雙火眼金睛。
每個小微企業主手里,都有一些可以證明自己經營實力和穩定性的材料,比如合同、發票、流水、店面、存貨等等,但是這些材料種類繁多,五花八門,要識別出來,難度很大。
以合同為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寫體簽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對機器而言,準確識別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種多模態感知技術,且都達到很高的準確率,另外還要考慮防篡改、翻拍等驗真問題。
“百靈”目前已經支持包含合同、發票、營業執照在內的26種憑證,以及包含工程車輛、店面門頭、貨架商品等超過400種細粒度物體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5%以上,并且通過多尺度摩爾紋算法等驗真技術,保證信息真實有效,可被風控系統采信。
事實上,網商銀行布局計算機視覺技術已有一段時間,在ADE20K,cityscape等多項國際權威圖像識別榜單上,網商銀行持續保持第一名,同時在榜的還有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全球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
能正確識別是第一步,“百靈系統”還需要理解這些材料背后的含義,具備認知智能。
網商銀行以圖計算技術為基礎,構建了目前業內最大規模的動態企業圖譜和行業圖譜,將行業的經營周期、資產構成、上下游邏輯也都納入風控評估。
同時,嘗試與行業專家合作,將他們對行業的經驗和判斷轉化成可用于風控的知識庫,這些都能讓百靈更“懂行”,能夠理解材料背后的意義。
據了解,“百靈系統”推出的提額自證任務可以幫助用戶平均提升3萬元,不少用戶甚至能獲得超過10萬元的信貸額度提升。
探索智能人機互動
盡管數字信貸效率很高,但是,缺乏互動性,很難像銀行網點的信貸經理那樣與用戶交流,聽取用戶的需求,了解用戶更細致的情況。
然而,交互智能實現了對用戶的個性化信貸服務能力。通過“提額小助手”,“百靈系統”能夠基于自然語義分析實現非劇本式的實時決策型對話,讓機器人顯得更有人情味。
與傳統客服機器人的固定套路相比,這種對話模式能夠有效提升用戶留存和回應率,使得對話能順利進行,引導用戶提供有效的行業、流水、進貨關系等信息,實時推薦合適的提額方式,并對客戶上傳的憑證和照片進行校驗——就像有一個7X24小時的駐場信貸員一樣。
這種互動方式的另一大價值,是讓用戶掌握對自身信息的“主動權”。
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及《征信業管理辦法》的陸續出臺,各界都更加注重對用戶信息的保護。在“百靈系統中,用戶基于自身需求,有選擇性地提交自身的個性化材料,整個過程可感知、可選擇、可管理。
過去,數字信貸都在探索‘他證’模式,用戶授權之后,金融機構從別的機構處獲得用戶信息;未來,數字信貸會是‘他證’和‘自證’相結合的方式,用戶自己直接提供信息,讓金融機構對自身的了解更加充分。
在業內通用的數據風控模式面臨著數據可得性瓶頸的背景下,“百靈”所代表的以智能驅動的交互式自證模式,或許為行業提供了新的解題方向。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