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小企業疫中疫后那些痛,有位“娘家人”陪著,靠盯復工、開證明頻出圈…
來源:上觀新聞2022.8.5
5月以來,上海市經信委在參加疫情防控發布會時,多次提及“上海市企業服務云”緊急上線的“益企服”專窗。最新數據顯示,專窗訪問量超過376萬,有1.35萬家通過法人庫驗證的中小企業發出求助,專窗直接受理企業恢復生產意向超過5300多家,為1260余家企業協調解決了生產中各類困難。
近期,企業痛點又迅速轉向,集中于紓困政策申請、賬款拖欠、市場開拓和融資等領域。
花式難題
今年4月,上海念弟集團創始人李雷曾一籌莫展。當時,上千萬元的生鮮堆在倉庫無法上路,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因車輛通行證標準尚不明確,遲遲不給回復。李雷只能最后一搏,找到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萬沒想到,中心基于對念弟資質和經營狀況的了解,果斷為企業“背書”,念弟所在區經委放下心來,很快審核發放了通行證。由此,念弟在為市民保供的同時,也守住了企業生命線。
“‘娘家’一次撐腰,就是救企業一命。”李雷感慨。
此言毫不夸張。此輪疫情中,先后有5300余家企業涌向上海市企業服務云,提交復工復產申請。但那時,各區多圍著大中型企業轉,服務云成了小微企業恢復生產的主要通道。最終,有超過30%的企業通過所在區審核。漢康豆類食品在填報需求兩天后即獲得寶山區審核通過,令企業負責人感動的是服務云的鉆勁,“服務專員對申請逐一督辦跟蹤,企業審批未獲通過,所在區必須說明理由。‘娘家人’的不離不棄,給予企業莫大信心。”
面對企業訴求,服務云不厭其煩。企業閉環管理缺睡袋、找不到價格合理可上門的核酸檢測機構、出口貨物因貨代沒有通行證無法送達碼頭……“益企服”竭力挖掘,累計上線國藥控股、中石化易捷、京東等疫情防控物資和相關服務供應商240家,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多達381項。
屢屢“出圈”
這并非服務云首次“出圈”。 依托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機制和全覆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服務云于2018年1月1日上線后,因幫助企業跨區遷移而一戰成名,2020年又因“對接口罩(墊)”獲得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等殊榮。
“我們曾在4個月內收到140家企業訴求,集中反映企業跨區遷移困難重重。”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告訴記者,對于這個讓許多部門都繞行的棘手問題,他決定挑戰一下,通過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促成了中煤科工等20余家企業實現多年夙愿。由此,2019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在服務云上開通“企業跨區遷移服務專窗”。此口子一開,2020年1至5月,服務云又收到500多家訴求,最終推動上海市企業跨區遷移流程再造,當年更明確寫入上海營商環境優化方案2.0版。
2020年疫情,上海企業恢復生產時急缺口罩,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在企業庫全力搜尋,發現生產一次性墊片的護理佳正急求轉型,其產品經技術改造,可成為口罩替代品。于是,服務云第一時間發布對接公告,后續又有生產納米材料可循環使用口罩的企業加入。最終,服務云幫助滬上3.5萬家企業解決了口罩難題。
而今年疫情,中小企業難點又有不同,5月需集中解決恢復生產問題,6月以來企業申請房租、社保、稅收減免等需求迫切。據了解,企業多多少少都遇到了自主聲明難獲相關部門認可的問題,需要服務中心出面為企業進行身份認定說明。6月迄今,中心為中小企業出具說明已超過300個。
能力進階
疫中疫后中小企業表現出的各類復雜多元需求,不斷倒逼著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能力進階。
比如,今年上半年,為助力企業對沖疫情影響,國家、上海及各區密集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但企業對政策不知曉、看不懂,享不到三大痛點依然存在。因此,企業服務云“惠企政策一窗通”作為企業一站式政策服務導引,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政策歸集和分類梳理解讀,正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為企業最關注的資金類、申報類、資格類政策貼上標簽。今后,但凡經法人庫驗證的中小企業,只需簡單輸入或點選關鍵詞,系統便會根據企業底層數據進行智能檢測與導引,告知企業最適配的政策和“勝算”幾何,讓企業更能有的放矢。
政策紓困的同時,上海正積極布局新賽道,激發新活力,“創客中國”上海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上海市最具投資潛力50佳評選的已在火熱進行中。早在2016年該賽事起步之初,服務中心便會同上海創業投資行業協會、上海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等三家股權機構共同承辦,其背后有400余家基金的支持,摩拜單車、哈啰單車、達觀數據、夢餉集團等大批明星企業正是從這一大賽中走出。本屆大賽,通過服務中心協調,華為、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廠整齊到場,共同賦能,如此同堂實屬罕見。
上海中小企業“娘家”這般全力以赴,只因疫后重振時,企業最大的信心,莫過于肉眼可見的各類機會與發展新空間。
機會在于,企業無論名氣大小,都有出彩時刻。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芯龍光電,專注研發,其ZOOMNEO算法電子變焦景觀燈屬業內首創。這家企業經過服務中心多年培育,在剛剛過去的7月,榮膺世界知識產權領域的最高獎項——WIPO全球獎,成為全球僅五家獲獎企業之一。
空間則在于,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有一視同仁的待遇。7月下旬,上海市經信委會同市政府合作交流辦、臨港集團召開滬滇產業合作推進會,其中一項合作是臨港集團在昆明經濟開發區開發280畝“園中園”——滬滇合作示范園區。當時,服務中心就在積極爭取,要讓以專精特新等為代表的中小企業也獲得發展空間。
“圍繞企業需求,自討苦吃打‘運動戰’,在市場失靈、社會失聲及政策最后一公里難以打通的地方及時站出來,做好兜底服務與陪伴成長,把方向變成方法,把路標化為路徑,這是幫助中小企業走出逆境的關鍵所在。”衛丙戊說。
更多資訊
-
總投資6.6億元的功能型平臺,如何成為推動未來產業的“頂梁柱”2023.9.7
在日本工作30多年后,2019年葉際平博士決定回國,大膽嘗試建立一家“電池醫院”。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同濟大學的余卓平教授聊了很久。”葉際平說,“當時就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們建個‘汽車醫院’,我就回來… 查看詳情 >
-
預計明年年中正式開放,桃浦智創城新添一處綜合型養老社區2023.9.7
桃浦智創城在新一輪轉型啟動時,就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動轉型蝶變中的重要一環,在規劃布局中,除了規劃建設約11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住宅外,還在毗鄰住宅處規劃建設一處高端養老配套設施,后引入高端康養服務… 查看詳情 >
-
位于嘉定新城中央活動區,這個重大產業項目傳來新進展2023.9.7
日前,位于嘉定新城中央活動區的海螺創業嘉定新城總部基地研發中心項目傳出新進展,一期工程即將進入玻璃幕墻安裝階段,二期工程地下結構建設進入集中施工期。 9月5日下午,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期工程主體結構… 查看詳情 >
-
同濟大學科技園:以技術創新推動未來產業建設,校地企共謀變革發展2023.9.7
全過程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創新產業競爭力,全要素激發創新生態生長力,全領域彰顯創新環境吸引力——日前召開的十一屆區委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楊浦區委關于貫徹落實十二屆市委三次全會精神 深化高…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