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牌電動自行車,竟能跨界搞光伏?
來源:上觀新聞2022.9.6
上海一家老牌電動自行車企業,轉型投身光伏產業,僅僅一年時間就拿下100個項目,這名“跨界者”是如何辦到的?上海綠亮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綠亮集團)董事長方加亮的回答很干脆:成熟的技術、政策的支持和民企一股敢為人先的闖勁!
20年前,綠亮電動自行車在上海灘一炮而紅,如今,方加亮抓住光伏發展的風口“二次創業”,借助“雙碳”東風,闖出新能源領域一片天。
20年創業再闖“新賽道”
“雖然綠亮在去年才入局光伏行業,看似是新能源產業的新手,但作為一家20多年的電動自行車廠商,綠亮又算得上一名新能源領域的‘老兵’。”方加亮告訴記者,早在2000年,綠亮牌電動自行車在上海誕生,批量試銷時當場售罄,由此綠亮公司賺得了第一桶金。
彼時,上海啟動“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將全部淘汰燃油助動車。正在從事鑄造行當的方加亮抓準時機,成立上海綠亮電動車有限公司,投入全部資金搞電動自行車生產。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數年時間,綠亮“闖”出了上海近25%的市場份額,年產能力達到20萬輛電動自行車,還一舉拿下“上海市名牌產品”“上海市著名商標”等榮譽。
時間車輪駛過20年,新能源產業再度成為風口,特別是“3060雙碳目標”提出之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推動上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措施。
在繼續深耕電動自行車的市場外,綠亮集團經過幾年的市場調研,最終選擇屋頂分布式光伏作為新能源賽道的發力點,并成立上海綠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亮新能源)。“光伏產業在國內有良好的市場基礎,技術比較成熟。相較于水電、核電和風電等集中式能源,可分布式光伏可以借助現有房屋、廠房、辦公樓等存量資源,光伏發電可以就地消納,在解決自身電力需求之余,還可以將余電賣給電網,極具經濟性。”方加亮認為,隨著電力需求的不斷攀升,分布式光伏將吸引越來越多“屋頂”的參與,成為一門朝陽產業。
很快,綠亮新能源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團隊,業務涉及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設計、工程采購、安裝施工、建設運維一體化,專家團隊來自國央企新能源企業及新能源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采用三維建模及BIM技術,核心管理層具備十年以上大型地面光伏電站EPC施工管理經驗。
“零成本”爭取首批客戶
雖然光伏產業在國內已發展了30年,經歷了數輪周期,但此前受限于技術等瓶頸,市場接受度并不算高,“客戶教育”成了綠亮新能源面臨最大的難題。
“有些企業老板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缺少認知,一聽到光伏就聯想到光污染、有輻射,殊不知這些問題早已被技術手段克服。”方加亮表示,很多擁有閑置屋頂的企業,雖然具備屋頂分布式光伏的實施條件,但是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技術缺乏認知,對未來政策不確定性也存在顧慮,往往會選擇觀望的態度,導致部分可實施的項目處于停滯狀態。
另外,與集中式光伏相比,屋頂分布式光伏的單一項目裝機容量小,溝通成本高,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客戶談判,甚至需要反復溝通解釋幾十次。綠亮新能源總經理謝曉蘭說:“雖然每單項目不大,但是積少成多,總的看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為了減少客戶的顧慮,綠亮新能源采用了“零成本”的方式鼓勵鋪設屋頂光伏板。具備安裝條件的客戶無須出資,光伏板等設備和技術人員全部由綠源公司提供,安裝完成后還提供售后維修服務。客戶使用光伏發電,還享受市價8折-9.5折不等的優惠電價。“安裝光伏還有一個‘隱形福利’,客戶屋頂有漏水等狀況,我們也將一并免費維修。”謝曉蘭表示,這一雙贏的模式,為綠亮新能源短期內爭取來不少客戶。
上海品牌率先試水
“光伏作為一種發展較為成熟的清潔能源,對達成‘3060雙碳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節能減排方面,政府部門應當作出表率。”閔行區浦江鎮機關事務管理所所長官興茂表示,通過與綠亮新能源合作,浦江鎮機關單位光伏裝機總量達1兆瓦,預計每年的發電量約為100萬千瓦時。
在官興茂看來,光伏發電不僅能節約電費、減少碳排放,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以我們政府大樓為例,樓齡已有二三十年,屋頂也存在漏水滲水的現象,安裝光伏的過程中不僅修復了屋頂,還解決了防水隔熱的問題,由于光伏板的保護作用,屋面老化和侵蝕現象也將極大改善。”他認為,按照25年運營周期來算,光伏項目的經濟賬和環保賬都較為亮眼。
除了浦江鎮政府大樓、行政辦公樓和停車棚外,下一階段浦江鎮的一些派出所和學校等公共機構也將陸續加裝光伏。
不少企業也在響應政策號召和經濟成本等考慮下,選擇綠亮新能源來“試水”光伏,上海知名品牌蜂花便是其中之一。
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品牌戰略部長郭德英表示,蜂花近年來在互聯網上頻頻受到關注,銷量屢創新高,為降低運營成本,保證產品性價比,蜂花決定在節能減排方面下功夫。
郭德英告訴記者,由于車間廠房變壓器容量上限只可安裝2.5兆瓦,光伏板無法鋪滿所有廠房屋頂,只能覆蓋1600平方米。不過即便如此,這一光伏項目每年預計可發電200萬千瓦時,每年節約電費30萬元左右,如果運營25年,僅僅電費支出便可省下不少,“成本下來了,我們就能用更優惠的價格讓利于民。”
“光伏項目一旦上馬,園區內不少企業可能也會效仿跟上,光伏綠電將走進更多車間。”郭德英說道。
全市光伏裝機容量3年后達400萬千瓦
郭德英的預想或許很快將成為現實。今年上海市已陸續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光伏發電,還對新建項目作了指標性指導。業內人士預計,光伏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一批光伏中下游企業受益。
今年5月,《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上海能源高質量發展目標是著力推進五個轉型,其中之一是從集中為主向集中和分布式發展并重轉型。實施“光伏+”專項工程,結合土地和屋頂資源,分行業、分領域推進光伏發展,力爭光伏新增規模270萬千瓦。
7月28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光伏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充分利用農業、園區、市政設施、公共機構、住宅等土地和場址資源,實施一批“光伏+”工程。到2025年,光伏裝機容量力爭達到40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達到700萬千瓦。
其中明確提到,2022年起新建政府機關、學校、工業廠房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的面積比例不低于50%,其他類型公共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的面積比例不低于30%。
“今年原定完成100個光伏項目,疫情影響了一些項目的實施進度,目前已完成20多個,下半年將加快施工速度,爭取足量完成。不出意外,今年光伏裝機量將突破100兆瓦。”方加亮表示,政策支持信號越來越明確,綠亮集團將加大“闖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元,力爭讓更多上海更多企業和家庭用上光伏綠電。
更多資訊
-
好風景引來好項目,這塊“世界級料子”將成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沃土2023.8.21
上海西部,藍綠相間、風光秀麗的“藍色珠鏈”邊,一個如森林小鎮般的“微型城市”正逐漸成形,區域內通過景觀環路和小火車串聯。這是預計將于明年啟用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未來將導入3萬余名科技研發人員。 不… 查看詳情 >
-
圍繞“大樹”打造一片林帶,嘉定產業發展新動作:在龍頭企業周圍建設產業小鎮2023.8.21
“要挑戰把持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幾十年的國際巨頭!”2011年剛成立時,總部在嘉定的醫療行業“新星”企業——聯影醫療就喊出了如此豪言壯語。如今12年過去,聯影醫療早已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初創企業成長為市值超千… 查看詳情 >
-
淮海路中段不占“人氣法則”?這家商場讓這段路“翻紅”2023.8.21
淮海路商圈,東端連著新天地,西端連著環貿購物中心,各自形成了一片可購可逛可游的商業空間。曾經的淮海路中段,即重慶南路到瑞金二路這一段,則相對落寞。沿街以光明邨、老人和等一眾老字號餐飲店為主,街面上多為… 查看詳情 >
-
站在“十字路口”,肩負重大使命,臨港新片區何以做好“頭雁”?2023.8.21
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迎來揭牌四周年。 四年來,臨港新片區以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重要”指示要求為統領,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港和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