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余家泛人工智能企業?集聚閔行馬橋!五方簽約共建“AI產業人才聯盟”
來源:上觀新聞2023.5.23
5月22日下午,首屆“大零號灣”國際人才月馬橋人工智能周開幕式在金地威新達闥人工智能創新產業基地舉行。在現場,馬橋鎮人民政府、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閔行區科創服務中心共同簽署《AI產業人才聯盟五方合作協議》,未來五家單位將為打造馬橋人工智能創新人才高地,促進馬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共同發力。
“用細胞培養牛排”“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綜合征”“開源,賦能云邊變革”“一雙慧眼,守護平安”“打造一顆中國‘芯’”“小玩具,大舞臺”……一個個腦洞大開的話題,讓人熱血沸騰。開幕式上,6家落戶馬橋的創新科技企業負責人首先走上舞臺,分享人工智能硬核新科技、產業新賽道和未來新場景。
當前,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已被納入全市“3+5+X”區域整體轉型工作布局。近年來,馬橋鎮圍繞創建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以“智創新、智生產、智生活、智生態的未來智城”為目標,匯集全球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科技元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群,構建AI產業全鏈環節。目前,已有700余家泛人工智能企業集聚馬橋,“千年岡身”正日益成為人工智能創新創業熱土。
“在這里,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相映成趣。”“在這里,頂級賽事與大眾運動交融碰撞,相得益彰。”“在這里,千年岡身和未來之城煥新崛起,引領未來” ……開幕式上,馬橋鎮招商服務團隊的五位“馬小二”用中外語言從人文旅游、體育強鎮、生態宜居、優質教育和智慧科技等五個方面對馬橋進行了營商環境推薦,并對海內外的人工智能企業和人才發出了熱情邀約。
在現場,馬橋招商手冊和馬橋AI才一本通也對外發布。招商手冊涵蓋了馬橋基本概況、歷史文化、生態與土地資源、配套資源、交通優勢、產業政策等多方面內容。馬橋AI才一本通則包含了為居住或工作在馬橋的各類人才提供從學習、創業、居住到健康、休閑、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務站點、資源和內容。這體現了馬橋鎮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響應企業需求和促進人才落地等方面的努力。
當天,“春申金字塔人才學院馬橋有AI分院”揭牌成立。作為分院的品牌項目,也是閔行區區級樞紐黨建品牌項目的第一站——“馬橋有AI先鋒創客營”也在現場正式發布。創客營不僅面向立志在人工智能相關產業創新創業發展的全國各大高校學生、企業初創者,也為擁有創新技術的個人開展技術成果轉化牽線搭橋,為快速發展中的企業翹楚搭建投融資的平臺。
今年,“馬橋有AI先鋒創客營”將面向全國征集首批創客學員,并為其配套推出“12345”計劃。開幕式上,有關方面還向十位創客導師頒發了聘書。
開幕式最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宋海濤帶領現場觀眾一起開展頭腦風暴,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的未來前景,為馬橋智能產業發展引路導航。
據悉,在5月22日至26日的馬橋人工智能人才周期間,馬橋將舉辦“‘智’聚你我,眾說AI”“‘智’享生活,參訪人工智能企業”“‘智’聯萬物,數字賦能”“‘智’見未來,邂逅AI時空之旅”“‘智’圓夢想,聚焦AI賦能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活動。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