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重大項目開工,連接滬蘇兩地,全露天作業如何戰高溫
來源:上觀新聞2023.7.14
眼下已正式入伏,長三角地區都進入酷暑天氣。在滬蘇交界的新瀏河大橋工地上,建設者們堅守在一線,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重大項目“巧干”戰高溫
7月13日6時不到,現場施工主管沈天寶頂著初晨的暑氣來到工地檢查。今天是工地上的大日子,新瀏河大橋拓寬改建項目正式開工,這是上海市重大工程G15沈海高速嘉瀏段擴建工程的重要組成,也是滬蘇之間的主要通道之一。
6時許,施工人員陸續到達,穿戴好工作服和防護用品,矯健地登上從新瀏河拔“河”而起的鋼棧橋。沈天寶告訴記者,搭設鋼棧橋主要是方便建設者對在水中的橋梁主墩進行施工,也能方便設備、材料和人員進出。
高溫下作業的工人和技術員 張海峰 攝
陽光直曬下,上海氣溫一路爬升,如果說在陸地上作業是“腳底鐵板燒”,那在水面棧橋上干活,就如同“煮鍋蒸包子”。7時30分,上海氣溫已逼近32℃,工地現場變得悶熱起來,10多個工人在作業平臺上穿行忙碌,電焊、打樁、調試設備……不一會兒,大家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濕。這時,在作業現場搭設的涼棚便開始發揮作用。“如果覺得熱了累了,工友們可以在涼棚里休息下,補充些水分。”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橋該項目副經理朱文斌說。現場的涼棚不大,礦泉水、鹽汽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防護利器卻一應俱全,陸續有工人進來補充能量,隨后投入新的作業當中。
和房建項目、隧道施工不同,新瀏河大橋改擴建項目作業全露天,這也意味著夏天會格外難熬。今天是上海今年第四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白天最高溫一度突破37℃。
朱文斌告訴記者,面對持續高溫天氣,大項目也得“巧干”。一方面,通過做兩頭、歇中間等方式避開高溫天氣時間段,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拉響高溫橙色預警之后,工人們會在最熱的10時至15時進行休息。
在工地的出入口,還有一個特殊的集裝箱,這里成為工人們的臨時休息區。18平方米占地不大,但配有冰箱、空調、飲料、防暑藥品,現場還有兩張床和一些座椅,供人們臨時休息、解暑納涼。
擴容在即兩地一線牽
隨著新瀏河大橋5號主墩第一根鉆孔灌注樁今天開鉆,標志著G15沈海高速嘉瀏段新瀏河大橋拓寬改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新瀏河大橋橫跨上海嘉定區與江蘇太倉市,隨著滬蘇兩地交流越來越多,交通流量壓力日益突出。“我們主要是對現有的新瀏河大橋主橋和引橋進行擴容。”建設方隧道股份城建投資上海嘉瀏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海清說,老橋主橋東幅拓寬8米,西幅拓寬5.95米,引橋東西兩側各拼寬8米。新橋橋面寬度將由原32.5米拓寬至49.25米,大大提升進出滬蘇兩地車輛跨界的通行能力。
朱文斌告訴記者,項目建設除了要應對高溫天氣,還要面臨復雜工況。因為新瀏河是滬蘇兩地重要通行航道,每日船舶流量較大,施工還要保證往來船只通行,不能中斷交通。新建主橋拼寬段主墩均為水中墩,水上樁基、承臺及下部結構施工復雜,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項目團隊已經針對10多種工況逐一論證,引入了智慧化管控手段,精確把控棧橋、圍堰坐標及施工質量,還增設了航道燈、防撞警示燈、警戒船、夜間反光燈帶等措施,保證施工棧橋、圍堰、水中墩施工安全和船只通航安全。
“后續,我們還將綜合現場施工條件、箱梁結構形式以及航道船舶流量,通過BIM建模技術輔助,進行跨航道逐跨安裝。”朱文斌說。
新瀏河大橋上海段將直接與正在建設中的G15嘉瀏段相連。作為上海市首條數字孿生智慧高速示范項目,G15嘉瀏段建設也正進入收尾階段,進行拓寬改建后的新瀏河大橋向南將與其無縫銜接,向北則與連接長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大動脈滬武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牽手”,支持和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建設。
新瀏河大橋計劃于2024年年底完工。建設完成后,將有效提升G15高速公路沿線的快速路網能級,促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建設。
更多資訊
-
融合林、谷、田、水等自然元素,長三角綠洲匯打造長三角首個特色標桿示范園2023.7.19
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踐行“賦能長三角,襄助國之大者”的企業使命,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布局了首個特色標桿示范園區——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 日前,長三角綠洲智谷·趙… 查看詳情 >
-
集聚創意設計產業上下游資源!ReCity:打造上海創意設計產業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9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文創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約13%,文創從業人員人均產出達170萬… 查看詳情 >
-
二批次土拍首回合競拍落幕 15宗宅地總成交金額約405.5億元2023.7.19
日前,2023年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首回合競拍今天落下帷幕。在為期3天的出讓活動中, 15幅涉宅地塊成交總價約405.5億元,除4幅僅有一家競買人報名的地塊以底價成交,在參與競價的11幅地塊中,10幅地… 查看詳情 >
-
這里被譽為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館”,如今更新與改善居民生活如何平衡?2023.7.19
1927年4月14日,陳延年擔任上海區委代理書記,并將區委機關遷到了恒豐里104號(今山陰路69弄90號)。中共五大以后,江蘇省委機關仍設在恒豐里,陳延年是江蘇省委第一任書記。1927年6月26日,他…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