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碳中和產品是作秀嗎?這或是企業生存基本門檻,上海首批碳管理試點名單出爐…

來源:上觀新聞2023.7.18

正在建設中的林清軒松江碳中和科研智造基地,用分布式光伏和風電替代絕大部分傳統發電,又依托數字化能效平臺計算出生產中最佳減碳方案,實在難以杜絕的碳排放則通過種植5000萬棵山茶花樹來抵消

如此“費盡心機”做出的碳中和產品,絕非作秀,而是未來企業產品得以出口海外、暢行市場的基本門檻——如梅賽德斯就已宣布,到2039年,供應商產品唯有達到碳中和才會被采購。基于全球紛紛推出的“凈零排放目標”,以及三大主要經濟體針對工業企業制定的嚴格碳排放政策,再加上歐盟“碳關稅”試行在即,上海“綠色低碳”賽道再提速。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2023年度首批工業通信業碳管理試點名單新近出爐。(名單附后)

首批名單中35項試點,涵蓋了碳足跡評價與碳標簽、數字化碳管理平臺、碳管理體系、供應鏈碳管理、碳標準建設及應用、碳金融產品創新等六大領域。

在碳足跡評價與碳標簽領域,有科思創、巴斯夫、蔚來汽車、立邦等參與試點,如立邦新型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經全球權威認證機構測算核查,按功能單元計算,立邦輕質真石漆在生產、運輸、使用、維護及報廢處置等階段,相較立邦傳統真石漆減少碳排放65.3%;在數字化碳管理平臺領域,歐冶云商、上海易碳、延鋒汽車等率先試水,其中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的碳足跡追蹤系統,推動形成了“收集—解讀—決策”的主動碳管理過程,而寶鋼數字化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平臺,首次實現了細化到每個鋼卷的碳足跡計算;在碳標準建設及應用領域,上海環翼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分類規則標準建設與應用,可支持光伏、建筑、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數十個行業近萬種產品開展產品碳足跡工作。

今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CBAM(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草案。CBAM將于今年10月啟動,于2026年正式實施,水泥、鋼鐵、電力、鋁、化肥等成為首批被納入的行業,每年需提交進口產品隱含的碳排放數據。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大中華區針對中國客戶作了初步測算,中國工業企業若不做出任何改變,未來產品出口歐洲的成本會增加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幾十,還可能遭遇產品在當地禁售的問題。除了CBAM,歐洲新的電池法案近期也引發行業震動。歐洲作為新能源電池進口大戶,明確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跡聲明的可充電工業和電動汽車電池才能進入歐盟市場,并提出許多細化要求,包括提高電池正極金屬中再生金屬比例等。

這些步步緊逼的政策,加速了上海企業加強碳管理、碳核查的創新步伐。市經信委介紹,此次首批試點名單的推出,旨在樹立碳管理示范與標桿,引導企業自主加強碳管理,推動綠色供應鏈協同發展。據悉,2023年度第二批試點項目已在儲備中。另外,去年7月,上海發布《上海市瞄準新賽道,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的目標。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