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升級亮相,普陀區首座新時尚主題公園就是它

來源:上海普陀2023.12.21

近日,上海市普陀區的建民綠地公園經過升級改造后正式亮相,搖身一變成為垃圾分類主題公園,也讓其成為全區第一座以“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推動資源循環再生”為宗旨的主題公園。

公園全景
四大功能區亮相
建民綠地公園位于普陀區宜川路街道,東臨中山北路,南面是住宅小區,靠近內環高架,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綠化率約80%。公園整體呈三角形,以層疊地形為特色,集城市文化、體育、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鋪設了大面積的闊葉麥冬和百慕大,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觀,園內配套有健身娛樂設施。


公園入口
在此次升級中,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保留了原有的娛樂、健身區,將“觀賞性、科普性、娛樂性”融為一體,打造了一個極富創意的垃圾分類IP公共環保空間。

市民游園
“我們根據市民日常游園動線重新設計了公園區域,將建民綠地公園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宜起來分類’(四分類宣傳區)、 ‘宜起來回收’(再生利用區)、 ‘宜起享低碳’(親子低碳區)和分類打卡點(主題雕塑區),市民在公園游玩時,可以獲得更佳的體驗感。”普陀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丁杰說。

公園垃圾分類宣傳
如何讓四個功能區的參觀起來更流暢,如何讓垃圾分類科普在公園內更有趣?讓市民的參觀停留的時間更久?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解題思路是——一條全新設計的環形步道,用它串聯起市民游客的游園動線。


公園步道
走入公園寬敞的大門,就會被一條彩色的環形步道吸引,涂上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四種標志色:紅(有害垃圾)、藍(可回收物)、棕(濕垃圾)、黑(干垃圾)。2米寬的步道帶來闊綽的空間感,可以供4個人跑步,步道上還印刷了回收利用故事、垃圾分類猜猜樂問答以及垃圾分類宣傳標語等信息。


垃圾分類宣傳展示
順著步道往前來到第一個功能區“宜起來分類”,公園中心圓形廊架,188根長度不一的再生亞克力圓柱繞圓形廊架頂部一周,營造出狀如蘇河十八彎的起伏之姿。在廊架入口裝有4塊“四分類垃圾去哪了”科普互動板,板上部分流程可隨滑道移動,增加了宣傳的互動性。

科普互動板
第二個功能區“宜起來回收”則是全新亮相的小池塘和休憩長廊,這里是一個再生循環的集中科普長廊。長廊頂部安裝的鏤空金屬鋁板向市民科普再生資源的相關知識,長廊側方利用廢舊鍍鋅鋼管為展板骨架,將卡通圖案和再生制品的實物粘在骨架上,完整展示了可回收物從居民端分類變身到再生制品的完整過程。
第三個功能區“宜起享低碳”位于公園西北角,是一個為親子家庭和孩子們打造的互動區,采用了舊輪胎、舊木材、舊金屬、廢塑料、牛奶盒等材料,為小朋友們打造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舊物循環再生利用的科普世界。

親子互動區
最后一個功能區名叫“分類打卡點”,顧名思義其被設計成為一個拍照分享的點位,這里設計的主題雕塑由500公斤廢鋼材為原料,用垃圾分類的四種顏色為主色調,制作了一組別具匠心的垃圾分類宣傳藝術品。
“每段步道都有自己的主題和樂趣,市民游客出發后,一邊漫步欣賞周邊風景,一邊思考答案,希望通過功能區的設置,讓人潛移默化地掌握垃圾分類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丁杰表示。

垃圾分類宣傳展示
細節點亮主題
除了四大功能區外,在此次升級過程中,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還有不少巧思,設計了不少變廢為寶的“彩蛋”,讓垃圾分類科普更“好玩”。


垃圾分類宣傳展示
在公園正門,白色的正方體坐凳圍繞而成“垃圾分類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立體字雕塑,仔細觀看,每個坐凳都暗藏玄機。“回收1個玻璃瓶節省的能量可以使1個燈泡亮4個小時”“每回收1公斤舊衣物,可保證4.3公斤二氧化碳不被排放”……
而在園內休憩的市民會注意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休閑座椅——它不僅顏色特別,還較普通座椅大了一圈。這款2米長的座椅不僅在坐姿符合人體工程學,而且其制作材料也十分環保,使用了28片再生板材,每片板材由2200個牛奶利樂包裝盒制成。

在小池塘內,“荷葉”為何反射著太陽光,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原來,它是由數十片廢棄的塑料碟片DIY制作而成。就連一旁的火烈鳥都是由回收玻璃重新燒制而成,凸顯環保主題。

玻璃制成的火烈鳥
舊輪胎變成了小熊和花盆、舊木材變成小恐龍、舊金屬變成了小汽車、牛奶瓶變成了小座椅……廢棄材料在建民綠地公園內“新生”,這些園景擺件讓市民游客親眼看看、親手摸摸,直觀感受分類的意義,也為小朋友們打造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舊物循環再生利用的科普世界。

可回收物制成的小熊
全新升級的主題公園也獲得了老百姓們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市民陳爺爺對升級后的公園連連豎起大拇指,“我非常喜歡這個公園。這里不僅環境優美,升級后還有教育意義。我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夠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新時尚’行動中來。”

小池塘
而讓徐阿婆最滿意的還是園內的太陽能健身設備,“不僅從器材屏幕上可以看到我的健身數據,提醒我運動量達標了,而且還使用太陽光‘發電’,我在其他地方還沒見到過嘞。”

配有太陽能板的運動設施
據悉,之所以選擇將建民綠地公園升級成垃圾分類主題,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也作了一番考量。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根據《上海市持續優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的要求,積極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將垃圾分類科普元素植入公園,既豐富了“公園+”的場景,又讓垃圾分類宣傳在市民15分鐘生活圈中不斷深化。
丁杰介紹道,“選擇建民綠地,是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與宜川路街道共商共繪的智慧結晶,一方面該公園地理位置較好,毗鄰內環邊,有利于更多市民參觀游覽。另一方面,公園緊鄰居民區,也是該居民區重要出行通道,能在市民日常潛移默化間宣傳垃圾分類,從而助推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的示范作用。”

公園全景

公園地址:
中山北路1439號(近石泉東路)
乘坐軌道交通3、4號線至中潭路站下車即可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