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沒地方坐”?三年優化提升2.1萬余處公共座椅,依靠獲得感來推動

來源:上觀新聞2023.12.28

如果把城市公共空間比成會客廳,那么公共座椅就是“小而美”的城市家具。

2021年起,綠化市容、統戰等多部門攜手,從小小的座椅入手,著力解決市民在公共空間“沒地方坐”“坐不下來”“不愿意坐”等問題,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12月27日介紹,3年來,全市已累計完成2.1萬余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優化提升。

上海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優化提升特別注重共建共治。比如,動員沿街商戶利用外擺位,開放座椅供市民休憩,或者鼓勵企業和個人認建認養,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人們關心愛護城市的熱情。

這幾天氣溫略有回升,吃過午飯,景華小區居民顧艷麗帶著抹布走進300多平方米的“世外‘陶’園”,抹走8張座椅和1張秋千椅上的灰塵,舒服地坐著曬太陽。

居民既是享用者,也是管理者。 陳璽撼攝

“社區花園來之不易,我們很珍惜,幾個熱心人湊在一起商量好,來坐坐的時候順便做下打掃清潔。”顧艷麗說,這座花園原本是延安飯店、光明食品集團等單位的用地,在街道的倡議下,這些單位都很發揚風格,主動打開圍墻,改造成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

之所以取名“世外‘陶’園”,是因為陶氏公司與公益組織合作,向花園捐贈了透水跑道、光伏發電儲能涼亭等一批節能環保設施設備。

社會共建的光伏儲能雨棚。 陳璽撼攝

居民對這座花園的來龍去脈如數家珍,是因為從設計開始,“世外‘陶’園”就邀請周邊居民和單位共同參與。

“秋千椅是因為有居民提出附近有幼兒園,很多老人接送孩子需要一個歇腳等候的地方,孩子們也需要一個公共活動空間,所以在座椅的設計上保持了童心,也兼顧了功能。”靜安寺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大路表示,設了近10張椅子,是考慮到附近有蔡元培故居,很多游客逛累了也需要一個歇腳處,坐凳的使用需求較大。椅面采用木質材料,是考慮到冬天坐下去時不冷。座椅上方的光伏發電儲能涼亭也是應周邊居民呼聲而設,到了晚上,儲備的太陽能轉化為柔和舒適的燈光,照亮居民來往花園的路。

居民自己把過關的座椅,坐起來就是舒服。 陳璽撼攝

這些細節老百姓看在眼里,熱在心頭,轉化為愛護社區花園和城市家具的實際行動。

全市目前已優化提升的2.1萬余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中,有1470處由社會各界認建認養,比如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認建了康定東路蝴蝶灣黨建驛站的“蝶舞蘇河”座椅,騰競體育文化發展(上海)有限公司認建了新閘路大田路路口西南側的“鄰里石二”座椅;有2094處為社會共享,比如在靜安寺街道,街區比較小,沒有太多空間新建座椅,因此沿街商鋪主動讓出外擺位空間,讓路過的市民游客歇腳。

“蝶舞蘇河”座椅。 圖片來源:石門二路街道

“鄰里石二”座椅。 圖片來源:石門二路街道

“因地制宜,實用、好用,是設置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原則。”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市容處處長王永文表示,要避免大拆大建,目前已經優化提升的座椅大多是利用花壇邊緣、圍墻、臺階等改造,或是沿街商鋪共享出來的座椅。

咖啡店外擺多個草墊,這種公共座椅既溫暖又時尚。 陳璽撼攝

大渡河路251號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座椅,既能適應不同身高的孩子,還有趣味性。 圖片來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此外,座椅的設置不能“頭重腳輕”,即重建設輕管養,動員社會各界充分參與進來的一大優勢就是讓座椅從設計到使用的全過程都“接地氣”,避免華而不實、為設而設。

吸引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參與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認建認養,也需要讓認建認養方有獲得感。座椅周邊的居民是經常使用它的人,在認建認養上有較強動力,可如果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單位、個人,怎樣激勵他們出資認建并持續參與座椅投入使用后的養護?

指著康定路余姚路路口綠地“060030”號座椅上的二維碼,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志愿服務團召集人童麟給出了答案:“掃描二維碼,熱心人就可以進入志愿服務團的專屬頁面,報名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認捐的座椅成了招募志愿者的宣傳平臺,這次認建認養很有獲得感。”

“上海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提供10000小時志愿服務”是2023年度上海統一戰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童麟表示,今年該項目已超額完成目標,明年計劃擴大志愿服務時長和范圍的話,需要更多志愿者的加入,此前,像公共座椅這樣直接面向公眾的宣傳載體并不多見,“我們希望座椅在給路人帶來溫暖的同時,他們愿意通過掃碼參加志愿者活動,把這份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公共座椅椅背上有二維碼,掃碼可報名志愿者活動。 陳璽撼攝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