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周末好去處!靜安新添一處綠地向市民開放共享啦!

來源:周到上海2023.12.25

“開放后可以隨時來這里逛一逛,看著滿園的好風景,心情也會舒暢很多……”近日。靜安區又一綠地向市民開放共享,陜西北路457號原為辭書出版社辦公地,現已整體改造為藝術文化產業園區,是靜安區公園城市建設又一重要成果,為市民增添了一塊珍貴的開放共享綠地。

歷時兩個月,改造成“都市書院”

為了以優美的景觀品質和完備的設施條件實現對外開放,靜安區積極推動將辭書出版社舊址進行改造,將附屬綠地開放,對花園實施了整體改造提升,于2023年10月份啟動,歷時2個月完成。

“整個花園具有很大的生態和景觀價值,綠樹成蔭,步道整潔”家住附近的劉阿姨表示,園區的開放讓自己又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改造后的園區內有2棵珍貴的廣玉蘭古樹,香樟、雪松等大樹成蔭、綠意盎然,黃楊、青楓、楊柳等形態優美、婀娜多姿的樹木。

花園改造以“都市書院”為設計主題,推動綠化與街區融合提升。延續辭書出版社的文化底蘊,提取錯落疊放書籍的形式,落位于層層遞進的臺階與水景疊落式水底,讓場地富有可閱讀性。

新增水景,隔絕城市的喧囂

“水聲與樹葉婆娑聲相互疊加,宛如置身山林之中,夜間配合星空燈光,水池也顯得很有靈動性。”孫老伯對于園區的開放格外開心,拿出相機就開始找起了最佳拍攝角度。在北京西路與陜西北路的轉角,園區里新增了水景涌泉,溫和地消減和隔絕了城市的噪音與喧囂。園內保留現狀大喬木,留住原有良好自然生態痕跡。

為增添秋季色景,園區還新增種植色葉喬木烏桕、雞爪槭、羽毛楓,色葉灌木火焰衛矛、金山繡線菊、荷蘭鼠刺等。結合現狀大喬木栽植耐陰植物,打造林下陰生植物景觀。

增加公共設施,滿足市民功能性需求

“是個散步的好去處,走累了還能在坐下來休息。”今年79歲的陳大爺在花園里逛累了,順勢就坐在路邊的凳子上,十分愜意,為了方便市民,園區里設置了水磨石園路、殘疾人坡道、坐凳、廊架、人行道防撞護欄等設施。

據悉,綠地在開放方式上采取分區開放模式,其中沿街的千平綠地花園將向市民全天候開放,藝術文化產業園區運營的綠地按園區活動需求采取可開可閉的模式,既確保文化產業園區的特色,又實現了開放共享的社會價值。

花園完成改造后,一方面提升和完善了北京西路沿線開放綠地的優化布局,增加了周邊居民健身賞綠的優質空間;另一方面復現了靜安深厚的街區歷史文脈,提升了街區的整體風貌品質,將老上海的文化風情和歷史底蘊充分展現在了市民面前。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