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小區22年收不到一分錢物業費,居民算了一筆賬后,很快交齊了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14

奉賢區青村鎮上有一條長長的振浦路,整條路右側的帶狀建筑就是一座小區。路的盡頭有一堵半封閉、帶欄桿的磚灰色圍墻,是小區唯一的物理邊界線,圍墻內側密密地種著一片蔬菜瓜果。“以前這里車輛隨意停置、垃圾到處堆放,綠地成了菜地,很混亂,沒人把這兒當小區,小區也一直沒個名字。”居民們告訴記者。
日漸衰敗會是這座無名小區的終極命運嗎?恐怕不然。前不久,居民自發為小區取了新的名字——青益苑,并全面改造了小區原有環境,缺失22年的物業服務也重新歸位了……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物業費主動交齊
今年10月,奉賢區在各街道、鎮同步實施“宜居小區·和美樓組”自治管理辦法,鼓勵區域內住宅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主動發起社區微更新和微改造。達到一定標準后,政府將以樓組自治金、小區自治金的形式予以獎勵。
青益苑想參與試點。“反正底子這么差,即便不能達標,有一點變化都是好的”,青村居委會主任楊銀花這樣想。但換一個角度,如果連青益苑都能改善達標,那當地一批日益衰老的老舊小區都“有救了”。青村居委會向當地鎮政府一次性申請了一筆經費,用于振浦路盡頭的兩棟居民樓內及周邊環境改造。
以實際情況對照“和美樓組”創建標準,青益苑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交齊物業費。
時光回溯到1995年,當時的青益苑還是青村鎮最好的現代公寓,沿街而建的設計不僅給居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還有幾分躋身都市街區的榮耀感。但小區居民卻沒有交過一分錢物業費,也沒享受過任何及時的、便利的物業服務。
現在看來,青益苑缺失的功能均與物業服務缺位有關。原始的物業公司長期不作為、懶作為,與居民拒交物業費形成惡性循環,結果是:居民水電維修找不到負責人;車輛隨意進出小區且任意停放;樓道內小廣告層層疊疊,各寬帶公司纜線密布如織,“住在里面實在是又危險又難受。”
一系列問題歸結為一個解決方案——重新建立健康的物業服務體系。青村居委與居民商議,能否統一繳納物業費,聘請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同時,能否劃定車位并收取一定的車位費,用以聘請第三方安保人員實時維護?
過去停車不要錢、物業不掏錢,現在要從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銀來,居民在心底里算著一筆賬。按照小區內大多數人可接受的每平米每月3毛錢物業費計算,63戶居民需每年繳納17390元,換來的是小區衛生、安保、維修的即時服務。
更有吸引力的是,因“按時足額繳納物業管理費”是“和美樓道”創建的一個基礎標準,達標后,居民將有更大機會獲得每戶每年200元樓組自治金、200元小區自治金,合計25200元,可用于樓組居民開展自治活動以及硬件設施改造。
面對這樣大的“誘惑”,所涉63戶居民很快繳清了物業費。小區內同步劃定的50個固定車位,也均以每個每年600元的車位租金被認領完畢。居民還進一步商議,每年繳納的車位費除支付第三方人工外,結余一并納入居民自治金范疇,共同使用。
改造前地面凹凸不平,車輛隨意停放;改造后,道路重新鋪設,也劃定了規范的車位。
遲到了22年的相聚
青益苑原來有5棵老樹,小區建造之初就挺立在居民樓前,而今長得粗壯高大。到夏天枝葉繁茂時,三層樓以下的日光都被擋住,只有斑駁樹影映著窗臺。
在小區召開的首次“宜居小區,和美樓組”創建戶代表意見征詢會議上,居民提出,“能不能把樹統一遷移到馬路對過,既保留老樹作為小區的綠色景觀,又把陽光還給大家?”
這是22年來,小區63戶居民第一次齊聚在一起,商量家門口的事。不久前,青益苑還以小區內消防驛站為陣地,創建了一家居民議事屋,將居民議事制度變為常態。
新設的居民議事屋。
參考“違法建筑清、違法經營清、違法居住清和環境美、秩序美、民風美”六大“和美樓道”創建條件,青益苑要完成拆除違章彩鋼板、清理黑廣告、整理樓內管線、鋪設水泥地面等任務,解決一些老舊小區的常規問題。
不過,小區究竟需要怎樣的改造,還是住在里面的人清楚。幾次居民代表會上,住戶提出了許多更加深入細致的問題。例如,墻漆的顏色、墻繪的風格該是怎樣的?裝飾植物是放在地面上還是掛在墻上更美觀?小區是不是需要有個正式的名稱?包圍綠化的柵欄應該多高,什么材質?綠化應該如何恢復,菜地該怎么處置?特別是菜地改綠地的議題,反復經歷了多次討論。
別小瞧這塊菜地,它的出現是當年小區重回鄉土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以老年居民為主體的青益苑而言,種菜已內化成許多住戶的日常生活方式。“你不讓我種菜,我干什么去呢?”青村居委會的做法打破了僵局——鏟除雜草和菜園后,原地改建成了可供休閑的“微公園”,給社區老年人提供寬敞的活動場地,并設置了多種健身器材、棋類裝置和一個小型的、水泥筑成的舞臺,用以培養住戶新的日常休閑習慣,激發居民自主籌辦社區活動。
菜地變花園
今年入冬以來,小區每天下午都多了一道風景線——幾位老人背靠著新刷的白色圍墻,迎著午后的陽光,閑聊著各自的生活。老樹平移后,門前的空地全部鋪上了水泥,平坦開闊,適合圍坐著曬太陽。老人也偶爾去微公園踢踢腿、下下棋,逐漸適應著新的“市民生活”。
更多資訊
-
總投資6.6億元的功能型平臺,如何成為推動未來產業的“頂梁柱”2023.9.7
在日本工作30多年后,2019年葉際平博士決定回國,大膽嘗試建立一家“電池醫院”。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同濟大學的余卓平教授聊了很久。”葉際平說,“當時就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們建個‘汽車醫院’,我就回來… 查看詳情 >
-
預計明年年中正式開放,桃浦智創城新添一處綜合型養老社區2023.9.7
桃浦智創城在新一輪轉型啟動時,就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動轉型蝶變中的重要一環,在規劃布局中,除了規劃建設約11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住宅外,還在毗鄰住宅處規劃建設一處高端養老配套設施,后引入高端康養服務… 查看詳情 >
-
位于嘉定新城中央活動區,這個重大產業項目傳來新進展2023.9.7
日前,位于嘉定新城中央活動區的海螺創業嘉定新城總部基地研發中心項目傳出新進展,一期工程即將進入玻璃幕墻安裝階段,二期工程地下結構建設進入集中施工期。 9月5日下午,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期工程主體結構… 查看詳情 >
-
同濟大學科技園:以技術創新推動未來產業建設,校地企共謀變革發展2023.9.7
全過程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創新產業競爭力,全要素激發創新生態生長力,全領域彰顯創新環境吸引力——日前召開的十一屆區委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楊浦區委關于貫徹落實十二屆市委三次全會精神 深化高…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