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政通路改造完工,梧桐大道上開辟出上海首條拉桿箱專用道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15

摘要:過去學生們總抱怨政通路上日久失修的人行道地磚凹凸不平,不便于拖著行李箱往來。“能否開辟一條行李通道?”有復旦師生大膽倡議。于是,政通路上有了全市第一條拉桿箱專用道。

隨著一座景觀雕塑出現在政通路位于國定路的入口處,成為政通路全新的標志,周邊復旦大學的學生們驚喜地發現,這條走了幾年的路徹底變了模樣。

政通路入口的標志景觀。

記者現場探營獲悉,政通路從國賓路到國定路段的一期改造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如今漫步在政通路上,兩排法國梧桐筆直地立于道路兩側,“學院風”的圍墻與居民樓前的廊架優雅別致,平整的人行道上還多了一條“拉桿箱專用道”。而這條路的改造,就是從一個拉桿箱開始的。


全市第一條拉桿箱專用道

政通路從國定路到國賓路的700多米路段,連接起江灣體育場地鐵站與復旦大學邯鄲校區。過去,人行道地磚因年久失修,凹凸不平。每年開學前,近萬名學生拖著沉重的行李箱走過這段坑坑洼洼的路面,此起彼伏的摩擦碰撞聲成了“開學變奏曲”。“能否開辟一條專門的行李通道?”有復旦師生發起了一項倡議。今天,這個構想變成了現實。

人行道旁邊多出了一條拉桿箱專用道。 黃尖尖 攝

拉桿箱專用道用灰色的特制彩色瀝青鋪設而成,與旁邊普通瀝青鋪設的非機動車道區別開。路面上畫有一個顯眼的白色拉桿箱標記。路南側的拉桿箱專用道寬2米,與人行道重合,路北側專用道寬1米,設在原來的人行道旁邊。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不少學生們拖著行李箱,或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在平整的專用道上行走。負責該路段改造的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介紹,這是上海的首條設置拉桿箱專用道的道路。

作為校園旁邊的一條城市支路,政通路是學生們到五角場商圈、地鐵站等地的必經之路。過去,政通路只有兩根自西向東的單行機動車道,南側一根非機動車道承載了大量往東走的自行車、電動車與機動車混行。改造后的政通路,通過將北側的人行道往內移,騰出空間增加了一根非機動車道。而原人行道上縮減的綠化帶則搬到了機動車道與新建的非機動車道之間,成為一條綠化隔離帶,保證了車流的安全和快速通行。

改造前,政通路機非混行。 黃尖尖 攝

改造后,機非分開。 黃尖尖 攝


“學院風”的梧桐景觀大道

道路狀況改善后,綠化和景觀也通過微更新的方式得到全面提升,政通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梧桐大道。抬頭,法國梧桐樹形成的紅色、橙色和墨綠色漸變的“彩色拱門”籠罩在道路上空;低頭,片片金色梧桐葉零星鑲嵌在彩色瀝青的路面,初冬時節行走其中,能感受到鋪面而來的文藝氣息。

沿線的圍墻也換上了“學院風”的新裝,路南側新建了一排綴有復旦校徽的磚紅色的圍墻。為了保證圍墻顏色與路對面的復旦大學校園圍墻保持一致,建設部門與復旦色彩委員會反復比對,讓道路兩旁的圍墻相互呼應。

改造前,學生拖著拉桿箱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艱難。 黃尖尖 攝

改造后,居民推著嬰兒車在平整的專用道上行走。 黃尖尖 攝

政通路屬于支路,主要服務于周邊的學生和本地居民出行。為了增加慢行的樂趣,建設部門在改造道路同時對花壇進行了統一風格的建設,在隔離帶種上紅葉石楠秋冬,在兩側種植蘭花三七和茶梅,到春夏會開出鮮艷的花朵,為道路增加色彩。

開放式的花壇邊緣一部分被挑出來,做成行人休憩座椅,并在上面設計一些有情趣的銘牌:保持耐心去做一件事!你一定能贏下這一局……這些符合年輕人趣味的小貼士,讓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能隨時找到駐足停留的理由。


居民家門口的溫馨小路

更突顯社區化氣息的改造來自于沿街小區的入戶門廊。過去政通路上老式小區門前的綠化帶、樓道門、信箱等陳舊破損,與政通路的文藝風格格不入。今年在“行走上海微更新計劃”對政通路改造方案的征集中,兩位同濟大學學生提出了在入戶門廊設置復合功能木制廊架的方案。楊浦區建設部門采納了該設計理念,并通過多次上門收集居民的意見,最終在沿線各小區門口建成了一個個植入座椅和非機動車停車等功能的廊架。

在政通路的整個改造過程中,建設部門成立了多個由居民、校方、商鋪、街道、交警等人群組成的專項協調會。在前期設計和中期建設的過程中,只要遇到任何一個細節的問題,都會通過征詢會來協調解決。

“廊架頂部鏤空的是居民提出來的,他們不希望做成封閉的屋頂,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個鏤空廊架。”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介紹,將來在廊架上種植紫藤等爬藤類植物,到了春夏兩季,植物會沿著廊架爬上去形成天然的“屋頂”,為居民提供一個在家門口的冬暖夏涼的小門廊。

居民家門口的廊架。 黃尖尖 攝

政通路是典型的校區與商圈重合的道路,因此不同路段的改造也有了不同的風格。建設部門表示,在政通路一期工程完工后,將啟動從國賓路到淞滬路的改造。二期路段主要是服務于周邊五角場商圈的人流車流,計劃將非機動車道拓寬,建設與萬達廣場風格一致的人行道路面,同時對萬達邊上的地鐵入口和通風口進行藝術化改造,屆時將呈現出與一期路段的“學院風”有所差異的“都市現代風”。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