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這件大事我一般不告訴別人:原來上海有這么多“行星發動機”!
來源:上觀2019.3.5

剛剛過去的春節檔,《流浪地球》徹底火了。大劉不愧是大劉,科幻設定宏大而浪漫,讓人沉迷其中。聯想到上海近期陸陸續續“上線”的產業大項目,小編突然有了個想法:這不就是“流浪地球”計劃的上海版嗎?
科幻小說和電影里,人類可以開著地球去比鄰星,只要給地球裝上萬個 “行星發動機”就行。上海近期陸陸續續啟動的大項目,也是推動上海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行星發動機”各有功能,大項目也各有千秋。小編把這些項目分成了四類:姿態調整型、大力推進型、變軌加速型、引力牽引型。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大目標”要分解成若干“小目標”才能落地,“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個大目標,最終還是要落細落實在一個個項目里。
每個項目的扎實推進,就像“行星發動機”噴出高聳入云的等離子火柱,產生的推動力正穩步推動上海堅實前進。
【姿態調整型】
執行“流浪地球計劃”要分步驟,首先要停止自轉、完成姿態調整,確保北半球的大部分發動機能產生方向正確的推力,不然難免南轅北轍。
近期的大項目中,有一部分就是負責“轉向”和“姿態調整”的。項目本身的轉型升級,也帶動了相關區域的轉型升級。
“轉向”,離不開土地的更高效率利用。最近經過優化調整,閔行區確定了18個成片區域的存量產業資源轉型地塊,其中有13個項目將開工,占地1100多畝。
姿態的調整,其實是一種未雨綢繆和提前布局。有的時候,不是你不明白,只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誰能想到擊敗康師傅的不是今麥郎,而是餓了么;誰又能想到打倒諾基亞的不是愛立信,而是蘋果?
看準形勢,從隱隱約約的風頭中準確判斷出未來的“產業風暴”,主動提前布局——上海也有一批此類項目。
就在不久前,央企中兵北斗表示將繼續立足于楊浦,并分期募集規模達1000億元的北斗七星產業基金;中國聯通則表示將在楊浦區優先實現5G通訊服務。上海市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最近在楊浦成立,未來將開發和引進類腦AI芯片所需的核心關鍵IP。
楊浦區人工智能高地“長陽創谷”
“北斗”不是星星,“5G”也不是5倍重力加速度。至于“類腦芯片”、“片上智能”,你看到后的感覺應該和小編是一樣的:這是什么玩意兒(黑人問號臉)?能吃嗎?又是“腦”又是“片”的,難道要裹上雞蛋液面包糠炸至兩面金黃?
看不懂是正常的——這才叫“預判”,這才叫“風向”,這才叫“調整”。這些你我都看不懂的詞背后,藏著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上海工業投資增長的主攻方向、關鍵領域。
去年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簽約,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的創新項目落戶上海,比如“平頭哥”。這個詞看得懂對吧?可不知道是啥意思對吧?小編給你布置個作業:去百度一下唄。
【大力推進型】
“流浪地球”固然浪漫,但也是面對危機不得已而為之。要是太陽系舒舒服服的,誰愿意出去浪?宅在太陽系一圈一圈自轉,多安逸。
上海這些年面臨的處境,危機當然談不上,但憂患意識必須要有。在近期的大項目中,不少“大推力”的“DPS”(Damage Per Second,指游戲中的高輸出單位)型項目,正是有了憂患意識之后所下的先手棋——待在原地,那就是“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有所動作,才能“春風得意馬蹄疾”。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要實現“飛出太陽系,駛向星辰大海”的夢想,就得有上萬個“行星發動機”同時噴火,把“上海速度”提升到極致。
今年,上海擬開展“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年”行動,實施“十百千工程”:推進10個總投資5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落地開工、推進100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加快建設、推進1000個產業項目竣工完成,推動工業總投資在1200億元基礎上再上新臺階。
大數字看多了你可能沒概念,小編建議你把“1200億”后面的零全寫出來,看看夠不夠震撼。
不久前,臨港金山先進制造業基地二期、花王(上海)化工、信達藥業等13個產業項目在金山集中開工,畝均投資強度達616萬元。今年金山將有34個產業項目新開工,其中包括凱萊英生物大分子CDMO及藥物制劑生產基地、奧來德AMOLED用高性能發光材料等重點項目。這推進力,杠杠的!
項目推進,是需要長期蓄力、厚積薄發的。牛頓早就總結了,宏觀狀態下,F=ma,要想跑出“加速度”,可不得持續施加“F”上去嗎?
要練絕頂武功,可不能等著狒狒給你找秘笈,先老老實實站5年梅花樁再說;要練成大藝術家,必須一筆一筆畫、一句一句唱、一首一首彈,一時博眼球的驚人言行和光“賣臉”,最終只能是小丑。項目推進也是一樣,一個產業要開花結果,是要下長期的“實”工夫的。
在上海,穩定持續發力的項目和地區有不少。今年初,張江科學城迎來“開門紅”,ABB等一批戰略合作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IBM中國上海總部等項目則拿到了鑰匙正式入駐張江科學城,所有項目總投資超過154億元。作為科創中心建設主承載區,張江過去一年成績不俗,今年將繼續推進國家實驗室單元、西北城市更新片區建設,同步謀劃、梳理和落實新一輪科學城重點項目。
小編對嘉定比較熟悉,區里這些年重點發展的“集成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化 、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這四大新興產業,小編可以倒背如流。不久前,嘉定舉行了年度重點項目簽約儀式,總投資額約264.3億元的60個項目,主要集中在這四大新興產業,比如儀電汽車、捷新動力、捷氫科技等。看來,“汽車人”真的要“變形出發”啦。
落戶嘉定工業區的沃爾沃公司。吳曉飛 攝
【變軌加速型】
地球要飛出太陽系,靠一萬個行星發動機是不夠的,必須利用變軌加速——軌道越來越扁,近日點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飛出太陽系。
所謂變軌加速,類比到項目,就是“換道超車”型的項目。
司機朋友都知道,“換道超車”要看準時機,穩穩地一把變過去。磨磨蹭蹭將變不變,后車就要按喇叭打雙閃了。
時機,真的很重要。太早了不行,公雞打鳴早了會被宰;太晚了也不行,就像白日煙火,再漂亮也沒人看得清了。
恰恰好好,舒舒服服,穩穩當當——上海在合適的時機,引來了這個合適的項目:特斯拉。
所謂“換道超車”,上海就要對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特別是在一些關鍵環節、前沿領域力爭“顛覆超越”。總投資500億元的特斯拉項目,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
1月7日,特斯拉超級工廠在臨港開工,作為全國首個外商獨資純電動整車項目,“特斯拉效應”有望推動上海新能源汽車投資迎來高峰期。這個“螃蟹”,上海該吃,也該由上海吃。
同樣抓準時機、“變軌加速”的,還有另一個項目:臨港啟動建設的區塊鏈試驗港。
不夸張地說,“區塊鏈”三個字,這些年經歷了大起大落。落到谷底的時候,大家談“區塊鏈”色變,還有人建議鄧紫棋去代言區塊鏈項目,因為——“全都是泡沫”。
實事求是地講,區塊鏈沒有一開始傳說的那么“神”,更沒有一開始傳說的那么“渣”。“吹盡狂沙始到金”,如今對于區塊鏈技術而言,“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年初,區塊鏈試驗港在上海臨港啟動建設,兩家企業率先落戶試驗港。一家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智慧誠信社區;另一家開發了“駕培鏈”系統,用于解決駕駛培訓中的造假問題。據悉,區塊鏈試驗港將建設15家區塊鏈智能工廠和10個應用示范場景,為入駐企業搭建試驗平臺——怎么樣,很實,不虛吧?
談到“變軌加速”,不得不談一下“一枝獨秀”的崇明。如今,崇明早就從傳統發展之道中切換了出來,在生態發展之道上越走越歡。
春節后,崇明召開重大生態項目建設誓師大會,重點聚焦鄉村振興、綠色農業、生態產業、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啟動建設74個重大項目,助推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2021年中國花博會“夢花園”核心區規劃平面圖
【引力牽引型】
地球要飛出太陽系,除了借助“變軌加速”,還要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等于是木星把地球“甩”出去。
類比到項目推進,其實就是要“借外力”——上海的發展,也需要類似的“引力彈弓”。這把彈弓,就是長三角一體化。
在上海今年的“十百千工程”中,一批代表上海未來產業競爭力的重量級項目將開工建設,其中就包括總投資75億元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不久前,《青浦、吳江、嘉善2019年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出臺,目前三地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已初步確定了今年推進一體化發展的51項重點工作,三地將推動華為青浦基地和人才公寓基地年內開工。
金澤古鎮一景
不論是對于青浦還是對于上海,華為項目都充滿著巨大的想象空間——立足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背景,華為項目將帶動軟件信息產業鏈在長三角地區集聚發展,未來前景不可估量。
同樣借助了長三角一體化這把“引力彈弓”的,還有G60——這真是一條神奇的走廊。一段高速公路,正火熱打造成一條產業興旺之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默默持續發力,讓人贊嘆。
最近,落戶松江G60科創走廊的海爾智谷、上海超硅、國能新能源、正泰啟迪智電港、修正藥業等百億級項目全面動工建設,這些項目將成為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集群增長極。
修正生物制藥項目建成后效果圖
以國能新能源為例,許家印豪擲9億多美金,收購國能汽車超過一半股權,目前整個國能新能源汽車基地項目投資200億元,未來將成包含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電力公路、智能車聯網在內的“三網融合”智慧交通全球示范工程。
G60科創走廊還在嘗試打破行政區劃,浙江省嘉興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蘇省蘇州市等G60沿線城市在松江注冊的企業3年來已超過3萬家。
不要小看了項目對于區域聯動發展所能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9年前看《讓子彈飛》,電影結束前的一句臺詞,讓小編印象非常深刻: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聯想到長三角的未來,也許我們現在也可以說:長三角就是上海,上海就是長三角。
如果你是個火箭迷,一定熟悉一個詞,叫“推重比”——發動機推力與發動機質量或飛機質量之比。有著龐大經濟體量的上海,正如一架展翼翱翔的大飛機,如今正需要“大推重比”的發動機點火轟鳴。
這些發動機,“質量”必須要小,“推力”必須要大,換成這一年多來常見諸報端的說法,即“經濟密度”必須要高。上面盤點的這些項目,無論是轉向也好、推進也罷;超車也好、借力也罷,都有同一個特點,那就是“推重比”高。這才對上海的胃口嘛。
最后小編突然想到,如果要給上海的這股發展勢頭起個名,那一定不是“流浪上海”,而是“再出發上海”——沒有目標的才叫“流浪”,而上海則是明明白白要最終泊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個“目標星系”的。
加油,上海!
更多資訊
-
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發布20個重大項目,包含首個郵輪主題濱江商業旗艦2023.9.20
記者從2023吳淞口論壇上獲悉,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開發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度假區20個重大項目正式發布。 繼2022年中國首個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揭牌后,寶山區穩步推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 查看詳情 >
-
徐家匯中心370米辦公樓結構封頂,創上海超高層建筑施工多個“之最”2023.9.20
9月19日上午,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徐家匯中心370米B座辦公樓完成結構封頂,標志著位于徐家匯商圈核心區域的徐家匯中心ITC項目(下簡稱“徐家匯中心”)迎來又一個工程里程碑節點。 作為承載高能級業… 查看詳情 >
-
南京西路商圈,一批標志性城市更新項目將亮相2023.9.20
南京西路商圈是上海樓宇經濟發展的標志性區域之一,也是上海最具時尚范與國際范的商圈之一。近年,靜安區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為南京西路商圈高質量發展提供進一步支撐。錦滄文華廣場變身為高品質甲級寫字樓,“海上第… 查看詳情 >
-
積極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打造開放促改革生動樣板2023.9.20
今年3月,源健優科上海生產研發基地在上海自貿區外高橋保稅區片區開業。這是外高橋保稅區被上海市確定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跨境研發生產先行區”以來,首個開業的CGT(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將為國內CGT企…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