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樓宇園區迎來復工高潮?AI測溫、“天眼”系統、無觸碰送餐為白領掃清“上班路”

來源:上觀2020.2.27

摘要:一套有點像“天眼”的設備,就安裝在長陽創谷園區內立體車庫頂端,它可以實時檢測到每個入園人員的手機終端的網絡識別號。

“請靠近點,體溫正常”“那么快?我現在就可以進去了嗎?”“你的身份以及體溫審核都已通過,可以進去了。”這是今天上午在桃浦鎮李子園大廈前的一幕。自從門崗監控點啟用了AI紅外熱像儀,以往費時費力的人工額溫槍檢測變成了五秒鐘自動檢測快速通行。

隨著上海各大商務樓宇、園區也陸續迎來復工高峰,如何讓員工快速安全地進入工作區,如何實時掌握員工到崗情況,如何解決白領午間就餐等問題,成為各企業面臨的難題。為了給員工掃清“上班路”,這些園區聯合園內企業紛紛拿出妙招。


人工智能加持,進門之路快速通行

2月26日一早,位于楊浦區的長陽創谷復工率已達八成。早高峰時期,這么多員工要通過園區大門上班,如何避免形成人員集聚?長陽創谷早已在長陽路大門口部署了熱成像體溫檢測裝置。

一個藍色的帳篷內開辟出一條通道,過道旁邊設有熱成像體溫檢測儀,24小時“盯”著通過人群的體溫。進園區辦公的白領們只需常速走過通道,體溫信息便一覽無余,即便多人同時通過,檢測依然有效,大大提高了入園效率及檢測精密度。工作人員介紹,此設備還支持語音閃光報警及人臉檢測,就算戴著口罩也絲毫不影響檢測效果,測溫距離最遠可達5米。

中午時分,普陀區桃浦鎮李子園大廈迎來人員進出最頻繁的時段,走進大廈的每位員工或是訪客只要在一臺比手機略大一點的儀器前站一站,身份信息和體溫信息就即時出現在了安保人員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全過程用時只有五秒鐘。

李子園大廈常務副總經理馬麗萍告訴記者,自從企業復工以來,李子園大廈在樓宇門崗處設置了嚴格的出入管控措施,體溫測量、證件查驗、信息登記錄入等步驟一個能不能少,雖然保障了大家健康安全,但耗時耗力,高峰時段挨個兒盤查還會帶來人群滯留。

如今換成了人工智能測溫儀,只要在校準溫度前確保開機10分鐘,盡量保證測溫環境穩定性,這個小小的儀器就能夠快速實現人臉識別和紅外熱成像測溫,通過人臉識別,配合測溫儀管理軟件,實現進出人員管理、體溫監控、記錄體溫數據、陌生人抓拍一體化管控,并且支持體溫記錄導出,方便日后數據分析,全方位實現智能化管理。


員工到崗情況如何?大數據“天眼”說了算

人工智能技術讓員工上班通行更便捷,但園區內員工實際到崗的情況、人流量和停流量等情況,僅靠門禁這一道關還無法完全掌握。

英語流利說是位于長陽創谷內的一家人工智能教育企業,最近在公司大堂處,一塊顯示著員工返程轉態和健康信息的面板取代了原來的在線學習統計面板。每天10點,企業會定時推送健康打卡信息到手機,及時獲取員工的返程情況和健康情況,這得益于一套大數據系統。

從今年二月開始,長陽創谷嚴格按照有關部門規定,每日統計企業復工數據并上報相關部門。為了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大多數園區企業都十分配合地選擇錯峰上班、遠程辦公等形式“曲線救國”,但是企業上報的到崗人數是否符合實際呢?園區安排了秘密武器——云框數據。

這套有點像“天眼”的設備,就安裝在園區內立體車庫頂端,它可以實時檢測到每個入園人員的手機終端的網絡識別號。通過識別號數量的變化,系統24小時實時掌握著園區到崗人數。相關負責人只需打開手機APP,園區客流量、停留量及客流增減幅度一目了然。


午飯怎么解決?零接觸送餐入戶

疫情期間,很多餐飲店尚未營業,復工的白領中午飯怎么吃、吃什么,成了令許多企業頭疼的難題。

位于武寧路上的電科大廈是普陀曹楊轄區內最先復工的樓宇之一,截止到本月24日,共有41家企業正式復工,近500多名企業員工開始上班,這也使得原本稍顯冷清的樓宇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為了解決這么多員工的就餐問題,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主動對接轄區首批復工的餐飲單位上海港鴻大酒店鴻悅軒餐廳,適時推出了價廉物美的25元“午間白領套餐”。

上午10點不到,鴻悅軒餐廳的后廚里已是一片忙碌,大廚們正在緊張而有序的準備著當天的盒飯,鍋勺翻轉之間,一份份菜品陸續出鍋,整裝待發。“我們每天的標準是一大葷,兩小葷,一個蔬菜,外加湯和米飯。”上海港鴻大酒店鴻悅軒餐廳餐飲經理李寧介紹,每周的新菜單都通過一個訂餐微信群發送給企業。

臨近中午11點,136份盒飯陸續制作完畢,餐廳后廚的工作人員正將一盒盒熱氣騰騰的盒飯打包裝箱。隨后,在兩名“送餐專員”的護送下,一批批載著保溫箱的送餐車,被送往了電科大廈。

午餐準備好了,如何配送也要有講究。上海希瑞物業分公司行政管理部經理陳潔介紹,為了避免員工頻繁上下樓取餐而可能帶來的人員聚集風險,前期大廈物業方和餐廳方面進行了溝通協商,采取了“送餐入戶”的做法,在經過嚴格的防疫檢查后,送餐員將餐車直接推送到企業各自所在的樓層,員工按約定時間取餐,實現零接觸送餐。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