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脫落、加裝電梯后沉降形變?別急!上海這些住宅都用上了最新“體檢”科技
來源:上觀2021.6.22
日前,位于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高層住宅五環大樓迎來了一次特殊的“體檢”。長寧區城運管理平臺2.0版中上線的“AI房屋使用安全檢測”場景模塊,專門針對該大樓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掃描檢測。雖然檢測結果表明,大樓沒有明顯的沉降、位移、傾斜等房屋安全問題,但這棟建于1993年的高層大樓仍存在部分外墻開裂隱患,需要物業、業主和居委會及時關注。
以往,這樣的“隱性”安全問題很難提前預判,但長寧區經過歷時半年的探索,在升級迭代后的城運管理平臺中,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區的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借助AI智眼、物聯設備前端感知和圖像匯聚、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社區安防、生態環境、城區建設、道路通行、疫情防控、民生服務、經濟運行等城區生命體征展開全時段“智慧體檢”,實現了1個區級城運中心、11個街鎮園區城運中心、35個“多格合一”責任網格、185個社區居委管理單元的一體化部署。
長寧區城運中心 ?舒抒 攝
高層住宅“體檢”幾分鐘完成
上海中心城區有不少年齡“奔三”乃至“奔四”的高層住宅。此次長寧區新上線的“AI房屋使用安全檢測”場景模塊,率先圍繞市中心老舊住宅和“大齡”高層住宅,利用AI太赫茲光譜掃描技術,結合建筑體內的厘米波探測技術以及AI實時成像系統,在1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就可對目標建筑物進行360度全景透視掃描,最高探測高度超過600米,探測縱深可達2.5公里。
長寧區房管局副局長陸良告訴記者,由于長寧區緊鄰虹橋機場,轄區內內環線以西地帶均為無人機禁飛區,因此有大批建筑無法采用時下較常見的無人機“飛測”技術。而AI太赫茲光譜掃描只需要檢測人員攜帶三腳架和專業相機,幾分鐘內就能完成幾萬張圖像的收集,通過后臺超算中心處理,合成為一張類似航拍的照片,進行具體檢測分析。
長寧區“AI房屋使用安全檢測”場景模塊
目前,該檢測技術主要對加裝電梯后的多層住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否存在明顯形變,外加鋼結構框架有無明顯位移、沉降、裂縫、空洞,鋼結構與地面承重體連接處有無角度變化等現象進行檢測。同時,對所有住宅的外墻外立面脫落、石材原材表觀老化、開裂、抹灰面開裂、膩子層脫落、空調外機支架移位、異物懸掛、玻璃幕墻脫落等情況,也能做出精準分析,結合現場的人工巡查,及時展開預警。
“以往外立面脫落這些安全隱患主要靠物業上報,現在長寧區8000多棟住宅都將陸續納入城運管理平臺的監測系統,房管部門能第一時間掌握住宅安全信息,防患于未然。”陸良說。
街鎮城運中心平臺
油煙排放第一時間“報警”
與1.0版相比較,長寧區城運管理平臺2.0版更加聚焦數據驅動、場景牽引、流程再造、“兩網融合”、開放生態和安全可控,依托上海市“一網統管”輕應用研發及賦能中心的技術支撐,定制上線了慧消防、營商通、慧勤務、智視通、疫苗接種、智慧環境治理、數字建管等一批政務微信移動端輕應用,幫助基層一線實現高效處置和減負增能。
長寧區建管委副主任黃志遠介紹,根據現有規定,建設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的項目由區建管委主要監管,300平方米以下的項目由街道負責管理,這當中難免存在信息壁壘。此次隨新版城運管理平臺一同上線的“數字建管”政務微信移動端輕應用,將來自建管委專業部門與全區10個街鎮的建設項目信息歸集到同一平臺。如遇違規工程需要處理,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歸結到某一個部門處置,而是通過城運中心平臺向職能部門和街鎮同時派單。
目前,“數字建管”政務微信輕應用的監管和審批已經在長寧區程家橋和新華兩個街道進行試點。下一步,區建管委將通過調整建筑工地的攝像監控,把施工現場的實時圖像接入區城運中心平臺,實現隨時調取、隨時抽查。未來,還將引入AI監測系統,對施工現場的違章作業進行自動判別,增強全區大、小工程建設項目信息的互聯互通。
大氣和水質污染也時刻關乎民生和營商,新上線的長寧城運管理平臺也接入了“智慧環境治理”這一政務微信輕應用,有效避免傳統“運動式”檢查中存在的長效監管難題。長寧區生態環境局大氣水科科長莊瑛介紹,今年長寧區已完成3722家單位的環保排污排查,通過輕應用將巡查信息隨時通過手機上報,發現問題能直接通過城運中心后臺派發到相應部門。
此前,長寧區在金虹橋商場試點安裝了一批油煙在線監測設備。其中一家餐飲單位某日在開始營業后,沒有及時打開排油煙設備,因此監測系統第一時間將警報派發到了大樓屬地天山路街道,街道通過政務微信同步將信息發送至金虹橋物業,由物業當場上門進行溝通處置。目前,長寧區已有近500家餐飲單位接入了油煙在線監測系統,下一步將覆蓋至全區3000余家餐飲單位。
長寧區城運中心副主任沙志斌表示,長寧目前正積極對接市域物聯網長寧分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社區安防、養老服務、消防應急、生態環境、道路交通等23392個物聯城市生命體征數據的聚合孿生。在政法綜治、網格指引、智慧消防、智慧養老、健康管理、防汛防臺等已建成的場景應用基礎上,新增AI智眼、智慧環保、數字建管、數字房管、垃圾分類、疫苗接種、實時客流、市場監管、架空線治理、司法行政、河湖管理、禁毒管理、智慧城管、社團組織、智慧衛監等15個覆蓋全區的應用場景模塊,以長寧實踐探索助力上海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持續提升。
更多資訊
-
楊浦濱江添新景,一起探尋“共育相生”的未來2023.10.30
漫步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打卡共青森林公園……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楊浦展區你逛了嗎?展覽將持續至11月18日,抓緊時間來看看吧! 展區以“共育相生”為主題設置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和灰倉藝術空間共青森… 查看詳情 >
-
亮相世界城市日!上海這個街道,為何能成為全球生態活力社區樣板2023.10.30
在萬里公園,在貼身和貼心的遠方/善對于世界是一種教育/聲音之外,另一個人也在聽。/很深的聲音是聽不見的,但只要你在聽,你就是這個聲音/你就是李白或莎士比亞。 這是詩人歐陽江河為萬里公園創造的詩歌。他的… 查看詳情 >
-
巴黎塞納河曾與城市“分離”,為何現在變成人人愛讀的“城市小說”?2023.10.30
2020年,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里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曾經的工業岸線、封閉岸線開始重新擁抱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一座城和一條河,如何持續共生?來自巴黎的塞納河有話要說,她曾與城市“分離”,如今變… 查看詳情 >
-
上海蕃瓜弄小區登上國際平臺,超大城市的更新模范生們正在放大聲量2023.10.30
今年7月,隨著一輛輛裝得滿當當的搬場車離開的蕃瓜弄小區居民一定沒想到,自己的家園在幾個月之后登上了國際平臺,并向全球城市治理者們進行推介。 記者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現場看到,“蕃瓜弄小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