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創異工房:創意與古意相得益彰的 “世外桃園”

2022.4.6

很難想象,在上海的某個辦公園區,“藏”著一座百年蘇州古宅院,一磚一瓦都是經年的“原品”,一條小河貫穿園區東西,小橋流水,環境優美,兼具生態、創意與古韻。


這里,就是創異工房。
頗為難得的是,這座宅院真正服務于園區企業商務活動,既可用做企業文化教育陣地,也可用于各種與創意和時尚有關的活動。
文創與科創,現代感建筑與古宅院合成一體
工業園區流淌出別具一格的藝術氣質,社區里弄豐富多彩的鄰里活動充滿溫馨,氤氳煙火氣的街區也講述著小鎮的宜居與溫情。在素有“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之稱的洞涇鎮,“建筑可閱讀、濱河可休憩、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早已不僅僅是寫在文件里的建設目標了。
創異工房位于洞涇鎮沈磚公路6000號,坐落于國家全力打造的G60科創走廊核心區,占地150余畝,已建建筑面積64000平米,有多層辦公、研發大樓9幢,也是松江區第一家“文創+科創”型園區。地鐵9號線、G60、G15高速公路提供了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20分鐘直達虹橋樞紐。


與那些空間逼仄、場地狹小的商務中心、商務樓比起來,創異工房真的是一個“世外桃園”。
芳草萋萋、大樹蔥蔥、水景悠悠,偶爾有白鷺從低空翱翔;在園區中央穿越而過的10000平方米河道,親水棧道、河畔綠化,讓員工們在生態和自然中徜徉;以打造一個愉快工作、美好生活的產業園區”為空間設計理念,綠化率超過了35%。
園區內,有幾堵低矮的原石圍墻,在綠意盎然中凸顯出更多的創意和設計感,空間圍合和藝術分隔恰到好處。推開竹籬笆“門墻”,進入一組青磚黛瓦的建筑,這是上海創異工房的文化中心——“上善園”,歷時三年施工建設,建筑為中式園林和日式庭院結合,在傳統和異域建筑的碰撞中,細節、靜寂、禪意,文化中心立足于服務企業的商務活動和培訓,同時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一個文化美學雅集和弘揚東方文化的空間。
對于園區為什么要選擇走“文創+科創”的定位路線?
創異工房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說:“我們在選擇一些科創類企業(入駐)的時候,其實就有意識地去選擇不是純粹的、像實驗室那種類型的科創,更多的是那些能接地氣的、跟文創相關的企業。很多文化服務的企業,其實它也是有科創的技術融合在里面。比如說我們園區內有一家企業,它是做3d掃描技術的,但是它服務的對象都是文博、文物這些領域,后續的衍生品開發都跟(這些領域)息息相關。我們覺得文創和科創實際上可以緊密結合。”
園區服務到位,聚焦新科技產業
目前,創異工房園區入駐的企業達到了84家,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工業設計類型為主,并吸收了1600余人就業,徹底激發了區域的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也為持久發展帶來了動力。


園區有一個品牌產品孵化功能,在引進品牌的過程中,進行篩選和過濾,對于那些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產品進行孵化和培育。而這些品牌企業,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亮點”,可謂是可圈可點。比如電斐科技公司,在入駐創異工房后得到了注資共同孵化,創始人本身就是一位賽車手,他帶領團隊進軍高性能電動摩托車領域,為新能源兩輪車不斷創新升級。目前公司已推出系列電動摩托車車型,其中兩個車型已經在官網銷售,其電瓶使用壽命30萬公里,最高時速可以達120公里,引領了中國電摩業;再比如沒頂公司是一個當代藝術創作公司,涵蓋藝術創作、年輕藝術家培養、大型公共藝術項目策劃和組織、商業跨界合作、媒體運營、藝術公益事業、美術館運營及收藏等功能,是一個復合式的當代文化藝術集成平臺。
創異工房環境宜人,園區內有餐廳、咖啡吧等場所,不僅為企業提供辦公、研發、經營的場地和基礎設施共享。園區物業自持,擁有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堅持“以人為本”的運營方針,為企業提供物業、工商、商務、政策、金融等全方位細致與人性化的服務,并努力超越入駐企業和員工的要求與期待。在這里,企業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的創業服務,以降低企業初創期風險,提高企業存活率,幫助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對于服務功能定位,李剛打了個比方,房東和房客不應該是一個基礎的生產關系存在,而應該更像社區干部,參與企業的成長,提供事無巨細的幫助。“我們把很多小微企業集中在一個空間,就是像集合辦公那種概念。這樣一來,企業很多的開辦費用就能省了很多。”李剛介紹,“某種程度來說,這樣比補貼還直接還要來得實在,因為能鼓勵他們更好地去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又不像原來那樣花那么多錢。”這是一個松江的wework模式。
在這里,每一家企業都有一個故事,都在這里靜靜地成長,都與園區還有其它企業同命運共呼吸,這又是園區的一個成功點。
“收獲”頗豐,小空間產出大能量
可以說,自開園以來,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創異工房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由于創異工房還是松江區青年創業就業實習基地,園區每年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培訓的機會。此外,還多次舉辦文化創意活動,包括雙年展分會展“當代藝術在松江”、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學生畢業展、知名品牌公司時裝秀等。
這個集生態、文創與科創于一體的產業“社區”,先后獲“上海市文創產業示范園區”“上海市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松江區服務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松江區優秀產業園區”等榮譽。
未來繼續為 “上海文化”品牌發力
創異工房如何開拓新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未來5年,創異工房將積極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和G60科創走廊的戰略,進一步提升園區的科創濃度和密度并且抓住松江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的機遇,全力推進生活類服務業聚集的嘗試。“下一階段,園區將重點發力在兩個方面。就科創方面來說,會投資一些跟新材料有關的企業。文創方面的話,希望能吸引更多生活消費類的創意企業入駐,能夠把我們這里打造成一個更好玩、有趣的園區。”李剛透露。
作為上海市文創產業示范園區,創異工房在做好文創企業、人才和資源集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的同時,正最大限度發揮協同作用和規模效應,促進文化產業區域融合,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發力。
如果把整座城市比作一個人,那隱藏在城市中的各色文創園區,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件件首飾,在城市不同的底色之上,閃爍著各自獨特的光芒,點綴著城市。

作者:黃文婷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