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區制度創新成果發布: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落地示范區
來源:綠色青浦2023.12.18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案例都有哪些亮點和成效:共謀共建共管,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落地示范區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明確要求示范區構建更大范圍區域一體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國際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以國家高新區為主體整合或托管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的省級高新區或各類工業園區等,打造更多集中連片、協同互補、聯合發展的創新共同體。
2023年7月31日,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正式揭牌成立,著力構建區域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長三角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和示范。
二、主要做法
高新區依托長三角區域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礎,采取“跨區域、跨部門聯席會議+聯合推進運作辦公室+片區管理機構”的組織管理模式,從概念初創到揭牌成立,一體化的思維貫穿始終。
(一)共同謀劃
2021年1月份,在示范區執委會兩區一縣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兩區一縣主要領導提出“以聯合申報國家高新區為途徑,整體提升示范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能級”。此后,示范區執委會會同兩省一市、兩區一縣科技部門和汾湖高新區管委會、嘉善示范區管委會等,共同研究編制跨省域高新區建設方案。
(二)共同爭取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江浙兩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崔根良、孫軍分別提出了關于支持示范區聯合共建國家高新區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示范區執委會以及兩省一市科技管理部門多次對接科技部負責國家高新區建設的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得到了積極回應和有關工作指導。
(三)共建管理機構
執委會明確建立“聯席會議+分片區管理機構”的組織架構,統籌推進高新區開發建設工作。一是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跨省域高新區聯席會議。由示范區執委會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召集人,成員單位由兩區一縣人民政府、示范區執委會和兩省一市發展改革、工業經濟信息化、科技、自然資源、統計等職能部門共同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示范區執委會,主要承擔聯席會議組織聯絡和協調等日常工作。二是建設高標準片區管理機構。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人民政府優化完善現有管理機構,并逐步按照“有法人實體機構、有清晰職責范圍、有專職管理服務團隊、有合理財政資金保障、有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等“五有標準”予以管理。
(四)共同政策支持
2022年8月,執委會會同兩區一縣人民政府聯合行文,專門就跨省域高新區建設有關事項書面請示兩省一市人民政府,并得到了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的復函支持。同年8月12日,兩省一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將支持建設跨省域高新區和申報創建國家高新區列為首條政策。
相關政策明確,推動高新區納入兩省一市省級高新區管理序列,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區政策,爭取國家、省、市科技、產業、人才等領域的各項計劃資金支持。制定實施統一的高新區科技創新規劃、產業發展規劃、項目指導和準入標準,引導三片區聚焦產業鏈不同環節、不同領域精準發力,形成差異化、特色化協同發展格局。
三、工作成效
高新區坐落滬蘇浙一市兩省交匯的黃金腹地,規劃總面積約19.54平方公里,在“臨滬”經濟圈中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依托長三角區域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礎,高新區將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制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形成“3+2”的主導產業發展格局。
根據規劃,到2025年,高新區區域創新體系將更加完善,跨省域高新區體制機制更加完備,主導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集群競爭能力、自主可控力大幅提升,中心集聚輻射和區域示范帶動作用更加顯著,基本建成長三角創新鏈產業鏈跨區域一體化的“新園區”和示范區綠色科技創新高地、生態經濟發展高地、宜創宜業宜居高地。
四、經驗啟示
高新區聚焦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全面落實示范區各項一體化規劃、政策、制度安排,編制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產業項目準入標準,跨區域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引導三片區聚焦產業鏈不同環節、不同領域精準發力,形成差異化、特色化協同發展格局。
高新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球集聚一流科技人才、一流研發機構等高端創新要素資源,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打通“策源—孵化—轉化—應用”創新鏈條,為長三角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綠色技術成果供給,為長三角科創產業一體化發展提供引領示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掛牌成立四年來,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制度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1到N”的跨越,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多個案例為全國首創,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12月9日,示范區執委會發布制度創新成果案例,包括“一張藍圖干到底”,一體化編制跨省域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共建環境監測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優化營商“大環境”提升省際“微循環”;一個文件一個章,方廳水院探索跨省域項目審批新模式;證件“聯辦通取”,讓辦事群眾省時省力;示范區跨省域公交聯運機制詮釋“跨域無感”;共謀共建共管,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落地示范區等12個。
更多資訊
-
上海徐匯風貌區如何以城市更新改善居民生活?2023.12.22
通過城市更新把城市功能都修補好,我們想做出更多范例,也是想為整個上海城市更新,特別是為風貌區的更新,進行創新探索。——上海市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 主題教育進行時,上海各區如何直面矛盾,辦實事,解難題? … 查看詳情 >
-
從93米到196米,見證嘉定向上的力量2023.12.22
編者按 1993年4月10日,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標志著嘉定撤縣建區工作順利完成。過去三十年間,全區上下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和撤縣建區的雙重機遇,沐浴著新時代春風,“嘉”速蝶變、奮楫爭先,以日新… 查看詳情 >
-
陜西北路上百年花園破墻透綠,辭書出版社舊址附屬綠地對市民開放共享2023.12.22
12月21日,靜安區人民政府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在陜西北路457號舉行了辭書出版社舊址附屬綠地開放共享儀式。 陜西北路457號建造于1928年,由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優秀歷史建筑。… 查看詳情 >
-
這一市級“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了,大幅騰出產業空間,改善人居環境2023.12.22
浦東新區首個以產業項目帶動的“城中村”改造項目12月21日啟動。地塊位于唐鎮小灣村、暮二村。與以往征收不同的是,該地塊是全市少有的兼具產業和居住屬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未來將成為市級智能終端制造基地… 查看詳情 >